三季度工作總結

(一)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就業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1—8月,累計新增就業崗位11.73萬個,完成市下達全年指標(9.98萬個)的117.5%;城鎮登記失業人數34791人,比全年控制數(48140人)少13349人。全區1.7萬名應屆大中專畢業生總體就業率82%。一是進一步完善以政府為主的促進就業責任體系。啟動充分就業社區評估工作,積極指導街鎮開展創建評估工作,認真抓好做實。二是積極推進應屆畢業生就業。不斷完善促進應屆畢業生自主創業、參加技能培訓、青年職業見習等政策措施,開展多層次的應屆畢業生見習專場招聘會、青年面試推薦會、“青年就業導航”系列活動等。三是加大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工作力度。貫徹落實區委區府提出的農民收入倍增要求,進一步完善涉農企業就業補貼政策措施,確保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四是穩步推進創業促就業。通過創新小額貸款擔保工作機制,拓展融資渠道;支持發展各類創業園區,完善房租補貼政策;開展創業教育,強化創業培訓與見習等措施,進一步加大了創業扶持力度。舉辦市民創業講堂、創業沙龍活動,開展各類創業講座。截止8月底,成功扶持創業人數達到2076人,完成市下達指標的129.8%(1600人),帶動就業8914人。五是加強市場化職業培訓管理。確定了XX年區級技能培訓補貼項目,結合新區產業發展將涉及金融、航運、農業等領域的30個項目作為區級補貼培訓項目。開展XX年浦東新區職業技能比武競賽和高師帶徒活動。1—8月,新區參加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培訓45907人,其中中高層次培訓24795人,占培訓總量的54%。六是加強外勞管理。落實來滬從業人員世博一次性補貼,截至8月20日,補貼676877人,金額6768.77萬。

(二)貫徹落實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加快國際人才高地建設

一是研究“百人計畫”,加快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貫徹落實全國、全市人才工作會議精神,以浦東新區人才工作會議的召開為契機,緊緊圍繞浦東新區“兩個中心”建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需要,按照“以我為主、以用為主”的方針,抓緊研究制定《浦東新區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實施辦法》(目前我們稱為“百人計畫”),計畫用5-XX年時間,引進100名具有海外豐富從業經歷、通曉國際規則和慣例、掌握核心技術、帶動產業發展的海外高層次人才,推動浦東實現二次跨越發展。二是聚焦“千人計畫”,提升高層次人才服務水平。目前,新區共有35人入選國家“千人計畫”,占全市的27%(其中創業類14人,占全市58%,創新類21人,占全市20%,另外已申報的63人正在評審中)。在服務高層次人才過程中,我們建立完善了“點對點、一對一”服務機制,主動上門,做好人選的需求摸底、政策宣傳和服務配套,努力協調解決人選關於住房、醫療、子女教育、家屬安置等個性化需求;提出了“一口受理、快速便捷、高效優質”服務要求,建立了“三單二報一志”工作制度(三單即走訪人選記錄單、人選業務需求單、處理需求進度單,二報即定期周報和不定期專報,一志即做好每日工作日誌),加強服務跟蹤,規範服務標準,提高服務水平。同時,為進一步加強海內外高層次人才服務工作,我們在原留學生服務中心的基礎上成立了高層次人才服務中心,並增加人員,充實力量,進一步提升服務能級。三是發布“人才指數”,提供人才工作決策科學參考。8月底,市社科院人力資源研究中心首次發布浦東新區人才發展指數研究成果。人才發展指數主要用來反映一個地區的人才市場供求狀況及人才發展綜合狀況,不僅可以為用人單位、教育培訓機構和人才個體提供客觀、及時的人才市場供求信息,而且可以為政府開發人才資源、調控人才市場、制定人才政策、改善人才環境等提供重要的信息和決策依據。該指數包括人才緊缺指數、人才發展環境指數和人才競爭力指數三個評價體系。目前研究人才緊缺指數的較多,但綜合研究三個指數,形成人才發展指數,是浦東人才指數研究的獨到之處。四是開展好各類人才工作。籌劃“金融高管浦東行”等品牌活動,整理歷屆領軍人才材料準備出版書籍,完成政協“最佳化人才發展環境”調研初稿並進行了第一次修改,加強對人才中介機構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