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總結

遇,組織開展專項督查。截止年底,全市發放“災區就業援助優惠證”22.06萬份,籌集就業崗位21.4萬個,34.75萬名城鄉受災民眾實現本地就業,消除“零就業”家庭2.8萬戶,落實災後恢復重建失業救助政策資金總計9389萬元,預先失業登記3.23萬人、發放失業保險金3142萬元,代繳醫保費8.13萬人次1250萬元,發放崗位、社保、培訓、職介等補貼50餘萬人次4.79億元,發放創業補助312人93.6萬元,開展定向培訓3.26萬人,審核緩繳社保費137家企業8627.83萬元、降低失業保險費率255家企業2836.66萬元,撥付遇難參保人員社保待遇658人1319.7萬元。四是及時編制災後重建規劃。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等4個重災區的縣級就業社保公共服務機構、基層勞動保障平台、就業社保公共服務信息系統、技師學院四項建設,被列入國家災後重建規劃,投資總規劃4.5億元。

(八)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及時做好穩定就業和社保工作。一是建立就業預警機制。通過基層勞動保障平台,設立農民工返鄉情況監測點,及時掌握、全面統計失業人員和返鄉農民工的基本信息,建立農民工返鄉情況周報制度。二是在全國率先研究出台了《關於應對當前經濟形勢做好穩定就業工作的意見》(成府發〔XX〕68號),通過“擴面、降費率、展期、保生活、強培訓”等措施,預計今年將為企業減輕經濟負擔23.42億元,切實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穩定全市就業形勢。三是實施對困難企業幫扶計畫、特別職業培訓計畫、就業援助計畫和促進創業帶動就業計畫。尤其是我市實施特別職業培訓計畫,向“三類人群”發放就業培訓券的舉措屬全國首創。此舉將惠及15萬城鄉勞動者,總計培訓補貼達7500萬元。

以上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離不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省勞動保障廳的精心指導,離不開各區(市)縣黨委、政府和市級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同時也是全市勞動保障系統廣大幹部職工辛勤工作、努力拚搏的結果。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還應當看到發展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受“5·12”特大地震和國際金融危機的雙重影響,城鄉就業壓力依然較大;二是就業社保制度尚未完實現全城鄉統籌,人力資源市場尚未形成城鄉統一,新型農民養老保險推進較慢,城鄉社會保險轉移接續長效機制亟需建立;三是勞動保障公共服務體系沒有完全體現城鄉統籌,農村居民沒有完全享受到與城鎮居民同等的公共就業和社保服務,運行機制、保障措施沒有全面體現最大程度地便民、最大限度地降低社會成本。這些問題,都是制約統籌城鄉就業社保事業發展的瓶頸,我們必須保持清醒頭腦,積極採取有效措施,認真研究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