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異常獎懲制度

品質獎懲制度

1.目的

加強員工的質量意識,減少生產品質異常,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成品率。

2.範圍

本辦法覆蓋公司內部鋁輪生產全過程。

3.職責和定義

3.1品保部負責鋁輪品質異常的發現和處置,以及獎懲的實施。

3.2相關部門負責監督本部門品質異常的日常管理。

3.3企管部負責對品質異常的覆核。

3.4定義

3.4.1單班(個人)同一原因報廢的數量在5件(含)以上的稱為小批量報廢,20件(含)以上的稱為中批量報廢,超過50件的稱為大批量報廢。

3.4.2單班(個人)同一原因不合格的數量在5件(含)以上的稱為小批量不合格,20件(含)以上的稱為中批量不合格,超過50件的稱為大批量不合格。

3.4.3本制度所描述的品質異常指在日常生產活動中,依照公司的技術規範、工藝檔案、作業標準或其他管理制度規範操作所可以避免的非預期質量不良,且該不良判定責任為操作者; 或其他可經由目視或檢驗器具自檢發現而未發覺的質量不良。

4.共有異常

4.1責任鋼號

4.1. 1未打訂單、指令單、技術檔案所要求的鑄造鋼號、熱處理鋼號、x光鋼號、機加鋼號等追溯鋼號且流入下一工序按10元/件罰款。未按有效技術檔案打或打錯位置的按5元/件扣罰(含列印不整齊、不清晰的),試作時無法打的,書面聯絡技術部處理。

4.1.2未打訂單、指令單、技術檔案所要求的偏距、pcd代碼、內部編號、客戶特殊要求的鋼號等鋼號且流到下一工序按20元/件扣罰,未按有效技術檔案打或打錯位置,列印不清楚的且流入下一工序的同樣按20元/件扣罰,試作時無法打的,書面聯絡技術部處理。

4.1.3未按4.1.1或4.1.2要求打號碼,又無法分清責任人時,扣車間時50元/件處罰。

4.2當發現品質異常檢驗員要求停機改善而未停機改善,對檢驗員置之不理,拒簽或未進行改善措施,繼續生產造成不合格的,按該類不合格在本制度相關條款所表述的兩倍扣罰責任者,按三倍扣罰班長。

4. 3.1不按送檢頻率送檢或首、中、末件檢驗輪子未做標識或不合格品未進行追溯的按每次處罰30元,責任領班連帶處罰20元;導致批量不合格或批量報廢的,另按本制度相關條款所表述的兩倍扣罰責任者,領班連帶50%。

4.3.2沒按規定做好首,中,末件檢查及檢查記錄的,按50元/次處罰,領班連帶30元/次,主管連帶20元/次。

4.4各站下轉的輪子,未經品保簽字接收的按每棧板10元扣罰。

4.5各站可直接判定不良未挑出而下送的,可依逐站方式歸屬不良及扣罰。

4.6工作過程人為碰傷、摔傷、去毛剌打傷,可以挽救的且自動挽救好的不扣款,導致報廢的按10元/件處罰責任者,無法區分時按50元/件扣罰班組,轉運過程導致報廢的按20元/件處罰責任者。

4. 7品質異常經過品保抽檢或全檢未被發現並流入下道工序的,責任分配按以下規定處理:

4. 7.1未形成批量的,罰款由操作手自行承擔;

4.7.2形成批量,且該異常在首中末件檢查時已經存在但未被發現

4.7.2.1形成小批量的,品保檢驗員連帶罰款總額的40%,操作手按規定扣款;

4.7.2.2形成中批量的,品保檢驗員連帶罰款總額的50%,操作手按規定扣款;

4.7.2.3形成大批量的,品保檢驗員連帶罰款總額的60%,操作手按規定扣款。

4.7.2.4形成批量,但該異常在首中末件檢查時不存在的,免除檢驗員責任,由操作手全額承擔罰款。

4.8.該工序如果系品保部全檢的,檢驗員連帶罰款總額的80%,操作手按規定扣款。

4.9品質異常被操作者自己在生產過程中發現並及時報告車間和品保部,免除30%責任。

4. 10品保部誤將合格品判為廢品處理的,按20元/件進行處罰。

4. 11不良品未放置規定區域或者與良品混放,或未作註明狀態標識、原因標識,經發現每次扣責任者30元/次,班長連帶扣10元/次。

4.12新進人員試用期內, 該站或該班幹部應善盡教導督察責任 ,若因此作業上產生之異常或不良屬人為疏失可避免的,該員該站或該班之直屬相關幹部,依情節輕重每次扣款10-30元。

4.13 日常生產時,各生產車間、各生產工序發生的本制度未有特殊表述的廢品,每件扣款為該產品的計件工資的1.5倍。

5.特有異常:指各車間部門特有的異常,發生該異常進行處置時,按本款處理。

5.1鑄造車間

鑄造車間的特有品質異常指:鑄件脫模變形(後距偏大或偏小)、裂紋、刻字字跡不清或殘缺,頂桿印過高或過深、粘鋁、拉傷、欠鑄、偏距模組用錯、備模員邊模裝錯,裝飾面粗糙,視窗缺肉、冒口切深等鑄造缺陷。

5.1.1車輪任何部位有肉眼可見的明顯的裂紋且流入下一工序,扣責任者30元/件。

5.1.2備模班裝錯模造成報廢每次罰款50~100元;鑄造領班罰款20元;形成批量的按5元/件處罰備模班,按2元/件處罰檢驗員,按2元/件處罰領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