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與特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不斷進行新的探索,提出了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到以“三個倡導”為內容,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論斷和戰略任務。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恢復和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把馬克思主義與改革開放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相結合,科學繼承了毛澤東思想,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2006年3月,在第十屆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提出“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繼承和發展了我們黨關於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褒榮貶恥、我國古代的“知恥”文化傳統,同時又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深化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規律的認識。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命題和戰略任務,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並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核心。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指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2011年10月,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根本任務。提煉和概括出簡明扼要、便於傳播踐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重要意義。2024年11月,中共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三個倡導”,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新概括。2024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提出,以“三個倡導”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契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相承接,是我們黨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作出的重要論斷。

與傳統社會主義價值觀比較,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三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是表現邏輯上的層次性。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涵蓋了主要價值觀主體的價值追求。二是內容上的包容性。三個倡導既體現了國家意志,又不排斥個人價值,既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借鑑了人類共有的基本價值準則。三是表述上的大眾性。用簡明扼要、簡約樸實、簡潔通俗的24個字凝練表達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四是概括上的抽象性。所謂價值,指客體本身的效用和對主體的意義,因此提煉不能具體,而要高度抽象。可以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和發展了傳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西方價值觀的區別。西方的價值觀主要有人權、自由、平等、博愛、民主法制、功利主義、利己主義等。50年前,馬丁·路德·金髮表了題為《我有一個夢》演說。他說:“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將會奮起。這個夢深深植根於美國夢之中。”所謂美國夢,簡單地說,就是中產階級之夢,也即只要經過努力奮鬥,便能獲得更好的生活,而非依賴於特定的社會階級和他人的援助。於是美國夢一直激勵著世界各地的人來到這片土地創造自己的價值,美國也因此成為全球成功人士的搖籃。2024年9月4日,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舉行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激情演講,為丈夫競選助陣。這次演講講述的是美國之夢,因此感動了全世界。美國之夢最核心的就是機會公平,個人的成功不是靠關係與背景,而是靠個人後天的努力。歐巴馬,一個黑人,非洲移民的後代,社會底層人士,能當選美國總統並能連任,書寫的就是美國夢:奮鬥,堅持,直到夢想成真。正如米歇爾演講中介紹的那樣,歐巴馬成長在一個單親家庭里,他的母親依靠努力工作來維持家庭生活,一家只能勉強度日。他們就是心懷著最根本的美國希望,即是說,哪怕你出身貧寒,只要你努力工作,做好本職,那么你就能讓自己過上體面的生活,2011年歐巴馬發表國情咨文,提到了美國夢:我一直堅持不論出身、背景如何,只要有夢想就會實現的信念,正是這個信念讓我今天晚上可以站在各位面前,讓斯克蘭頓普通工人家庭的少年(副總統拜登)和曾經在辛辛那提擦地板的少年(眾議院議長博納)站在我的身後。家國天下情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孟子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國夢和美國夢有區別,中國夢奉行集體價值,以團隊精神為哲學基礎,追求的是集體的整體利益;相反,美國夢奉行個人價值,以個人主義為哲學基礎,追求的是個人的物質利益。這種價值觀從積極方面講,它有發展生產、尊重首創精神、競爭進取的一面。從消極方面講,它可能引發人慾橫流、個人至上、秩序混亂;也就是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家國天下情懷的特徵,而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價值觀則更多個人奮鬥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