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中學課堂教學改革匯報材料

一、xx中學課堂教學改革背景。

1、國際背景:

世界銀行於1995年發表了一份有關基礎教育的政策報告書,題為《教育的重點與策略》。報告書第一章有這樣一段話:"教育對經濟成長是有貢獻的,但教育本身不會產生經濟成長。最大的增長來自人力與物質雙方面的投資,而這些投資又必須發生在有關的市場與生產要素的經濟制度之中。要有這樣的市場,又必須有穩定的巨觀經濟、暢順的勞動力市場,而且對國際貿易與科技交流開放。"

這份報告,一方面是勞動力供求的急速變化對教育帶來的衝擊。報告書中說,經濟和貿易的國際化、資訊科技的高速發展,再加上大幅度的移民,使勞動力的結構不斷變化,都對教育造成了挑戰。報告書認為衝擊主要來自兩方面。一個是個人的職業變換將更加頻繁。一個畢業生一生中,從一而終地從事一種職業的情況已經愈來愈少,即使在同一職業中,工作的性質也會不斷改變。因此,勞動力的適應能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也因此,提高個人的適應能力,成為教育的重要使命。為學生提供一生受用的生活技能已是陳腐觀念。

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基本能力更重要。由於知識的急速積累,要希望在學校學習中把知識和技能盡多地塞給學生,也變得不合時宜。相反,在學校中學到的知識數量已不是最重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能力反而會令學生一生受用不盡。報告書因而提出,培養學生一些最基本的能力(如語言、科學、數學)、也應該培養將來在工作中應有的態度。

縱觀全球教育改革,面對新世紀的挑戰和激烈的國際競爭,特別從我國是人口大國的實際出發,必須通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現培養目標的調整和人才培養方式的轉變,以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應答未來的挑戰。

xx中學地處房山區邊遠地區,學校的硬體設備和師資力量在我區都相對薄弱,在國家和社會對教育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的今天,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實在是我校勢在必行的必然選擇。

2、師資背景:

xx中學現有一線教師八十多人。其中年輕教師居多。四十歲以下的教師占到全體一線教師的近百分之九十,而三十歲到四十歲之間的老師占到全體一線教師的不到百分之十五。這一年齡比例就意味著教師隊伍中段時間內不可出現很多經驗豐富的教師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但是由於信息的閉塞,教師仍習慣於舊有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對新的教學理念和課改精神了解不多,體會不深,改革的動力不足。所以,在我校要想短時間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唯一的出路就是進行教育教學改革。

3、生源背景:

xx中學的學生主要來自琉璃河鎮東南原南召地區的十四個自然村。這地區緊急狀況落後,學生家長的平均文化水平偏低,絕大部分學生是國中或國小畢業,對學生教育的重視程度和輔導學生的能力都遠不及其他地區。致使升入國中的學生學習基礎良莠不齊。一般來說,新初一的學生在入學複試中,都有一半左右的學生總分不及格。

基於以上幾種原因,xx中學決心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教學質量。今年秋季,南召中學按教委要求,在初一年級開始使用新教材。以新的課程改革為契機,組織全校教師廣泛的學習新的課程改革精神,立足課堂,著眼學生,開始xx中學的課堂教學改革。

二、xx中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領導機構:

在開學初,

我校經過深入研究,廣泛研討,決定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扎紮實實搞好課堂教學改革。為此,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組長,以教學幹部為組員,其他各部門協同工作的課改工作格局。

另外,在以往一年多的時間的學習、思考、研究、討論、反思、總結的基礎上,經過反覆推敲、多方借鑑,於今年開學初,確立了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方案——《xx中學課堂教學模式》。這一模式,以建構主義理論、差異教學理論和現代評價理論為理論支柱,力圖在教學中,解放主體,突出主體、發展主體。他從學生的學習氛圍、學習時間、學習手段、學習方式等方面都做了明確的規定,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在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促進者,學生是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動的進行學習活動”的明確要求。針對我校教師年齡結構的特點,在這一教學模式中,我們採取讓教師設計教學導綱的措施,讓教師依據課堂教學任務在課前設計導綱,指導學生依據導綱自學,課上按著教學步驟指導學生沿著導綱自學、互學,課下以導綱為複習資料進行鞏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