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合作社組建匯報材料

(三)依託市場機制的產銷結合型合作社經營情況較好

××鄉農民專業合作社屬產銷結合型合作社,能夠內聯農戶、外接市場,使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實現有效對接,農產品的市場銷售有了保障,使農民解除了後顧之憂。合作社按職能實行分工負責制,種植戶負責種植,販銷戶負責銷售,較好地解決了農民單家獨戶賣菜難問題,達到了“賣得出、賣得好”的良好效果。

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於穩定家庭承包經營體制。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農民自願的基礎上,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以服務農民為宗旨,按法定程式組建,成員“入社自願、退社自由”。用農民自己的話說,就是“生產在家,服務在社”,生產問題由農民自己解決,產前、展中、產後服務則由合作社提供。農民專業合作社符合現代農業發展的客觀規律,也符合××鄉農村經濟發展實際。

(二)有利於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以村組為單位,以規模化經營為基礎,按企業行為運作,直接服務農民,可以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費用,增加農業效益,是農民參與市場經濟的有效經營方式和基本組織形式;能夠變盲目生產為有計畫的按訂單或契約生產、變無序競爭為有序競爭、變弱勢個體為強勢群體,可推動××鄉農業由分散的自給式耕作模式向聯合的規模化和現代化經營模式轉變。

(三)有利於農業科技推廣和提高農民素質。抓好農業科技培訓,提高成員的科技文化素質,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主要職能之一。農民專業合作社能夠結合經營項目,根據生產需要和農時特點,傳播新技術、新信息,解決生產經營中的現實問題,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容易引起農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農民提供了學習經營管理、市場行銷、法律等方面知識的平台,能夠逐步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

(四)有利於培養農民參與、合作和民主意識。農民專業合作社最大的特點是“民辦、民管、民受益”。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其成員的經濟利益密切相關,每個農民都可以根據自已的經濟利益要求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活動,逐步增強農民的參與合作意識和民主意識,進一步推動我縣農村基層民主建設。

三、存在的問題

××鄉農民專業合作社三年多的實踐和探索, 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值得我們重視。

1、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供銷企業的經營格局被打破,供銷社在區域經濟中地位越來越淡化,銷售網路處於癱瘓狀態,6000多平方米土地資產多年閒置。

2、政府公共財政扶持力度不夠。一是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沒有明確的扶優扶強政策,農產品收購環節的流動資金難以得到銀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門的信貸支持。二是較大規模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難以享受縣級以上龍頭企業優惠政策。三是對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及新品種、新機械的推廣缺少扶持政策,全鄉種養殖戶要求給予政策扶持的願望非常強烈。

3、合作社內部運作存在不規範現象。重組建、輕管理,內部管理和運作機制不夠規範幾乎成為××鄉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共性。組織機構未切實履行職責,在開展業務技術培訓、實行民主管理、及時公布相關信息等工作做得不夠好,削弱了合作社的凝聚力。有些社員對《合作社章程》內容不怎么了解,參與合作經營積極性不高。管理者缺乏專業管理知識,習慣於採用單純搞村務管理或以企業主的身份管理合作社,在經營上不能依法依法依規去經營,訂貨或銷售簽訂書面契約的不多,習慣於傳統的口頭允諾。

4、土地流轉問題影響規模生產和經營。上世紀80年代初實行的土地承包責任制,大大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穩定增長。但由於分田到戶進行的土地小規模生產經營,使土地生產經營十分零碎,降低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5、多數合作社市場競爭力弱,對農戶吸引力不強。××鄉的合作社大多數處於散小狀態,內不聯農戶、基地,而只是季節性隨意收購,外在銷售上市場占有份額少,與農戶利益關係不密切,實際上類似一般的小販,更談不上對農戶基地的多項信息服務、技術諮詢及其農產品深加工、精加工,不能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沒有形成自身的產業鏈,組織農產品生產銷售無論在數量和質量及其價格上都無優勢可言。

6、農產品宣傳、推介力度不足。就××鄉而言,有特色、有市場前景的農產品不少,但挖掘不夠、提煉不夠、宣傳不夠,缺乏品牌打造和市場培育。

四、建議和對策

1、明確供銷企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位置,樹立服務思想觀念,搞好農資專業合作社購銷經營工作,構建農資商品配送銷售網路;盤活6000多平方米土地資產,結合實際,適時組建蠶桑專業合作社、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