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市校本研訓基地學校匯報材料

一、學校基本情況簡介: 駐馬店市十一中始建於1921年秋,現有1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600多人,教職工61人,其中高級教師23人,中學一級教師22人,本科學歷42人。學校始終堅持“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育人為本、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學校以創建優質中學為目標,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抓手,大力實施“在學習中豐富,在行動中反思,在合作中共享,在科研中促進”的校本研訓策略,初步形成了“以研促訓,學用結合,研訓一體”的校本研訓新格局,促進了教師專業化發展,形成了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二、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樹立樹本研訓理念。XX年4月,我校申報了駐馬店市校本研訓一體化基地學校。學校一直把校本研訓工作和教育教學工作當作中心工作來抓,切實加強領導,健全制度,以師生髮展為本,紮實推進校本研訓。根據市教育局校本研訓工作會議精神,結合學校實際制定了《十一中校本研訓實施方案》,通過三級研訓、八方面培訓、形式多樣的活動,努力使教師的專業成長方向更加明確。學校及時向全體教師傳達了市校本研訓會議精神,組織學習《十一中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進一步統一了廣大教師思想,提高對校本研訓的認識,樹立校本研訓“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的理念。三、成立機構、建章立制,確保校本研訓順利進行。為了確保校本研訓工作紮實有效地開展,學校成立了以張秋雲校長為組長,支部委員袁景立、龐春紅、許可為副組長,年級主任、骨幹教師為成員的校本研訓領導小組,發揮校本研訓引領和保障作用。學校還制訂了比較完善和系統的校本培訓制度、校本教研製度,把校本研訓和教育教學工作的考核、評先評優掛鈎,以“教、研、訓”相結合的模式,切實抓好校本培訓工作,努力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四、“教、研、訓”三結合,全面推進校本研訓。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學校始終把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打造“學習型、研究型、反思型、創新型”教師隊伍作為學校的重要任務,紮實開展形式多樣的校本研訓活動,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倡導研訓結合,以培促研,以研促培,做到務求實效。1、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彰顯管理細節。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未來。江蘇溧陽後六中學的成功,源於做實了抓常規抓細節抓過程,從而創造了奇蹟。為此,學校在不斷實踐的基礎上,制訂了《講課制度》、《備課制度》、《輔導制度》等一系列教學管理制度。從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輔導、測試幾個方面,加強對教師的日常管理,每個環節都有明確的要求,使教師明要求,見行動,教務處抓好各個環節的落實和督察。落實集體備課制度。規範備課程式,任課教師要深鑽細研教材,廣泛蒐集有關本課的教學資料,對本科目章節的內容有全面整體的把握,進而找出各個知識要點及主要問題,然後依據知識點和主要問題設定學習目標。在備課時要精心設計,讓學生帶著問題緊張高效地學習。具體措施是“四定”:每次集體備課要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中心發言人要事先寫出發言稿。備課時,中心發言人發言後,其他成員要充分討論和研究。規範課堂。要求教師必須提前3分鐘候課,提示學生做好課前準備,也可讓學生唱一首歌、背誦古詩文,或輪流進行3分鐘演講。要求教師要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把競爭帶進課堂。課堂上,教師要讓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參加教學活動的機會,尤其要多讓學困生展示,儘可能多的發現問題,做到人人過關。對於課堂上一時過不了關的同學,要切實抓好日日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講、少講,做到學生會的不講,學生通過合作能夠會的不講,努力做到課堂教師講授時間不超過15分鐘,學生作業時間超過15分鐘,力求下課時交上,便於及時、真實地掌握學情。從而使課堂緊張高效,作業象考試一樣完成,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減輕了學生課業負擔。學生輔導。努力落實“四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對當堂不能掌握作業出現問題的,課任教師要對他們進行輔導,從而掌握當天所學內容,每周五下午間周對數學、英語進行周清,發現每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加以輔導,對政史地生各學科則要求學生能夠當堂掌握,利用課堂進行日日清、周周清。每個月學校組織月檢測,對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和知識輔導。月清工作,每位教師都會認真對待,考前召開考前動員會,考中認真監考,考後認真分析。每位老師寫出分析報告,年級組寫出本年級成績分析報告,針對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不足加以研究,從而找到解決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