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標準化建設匯報材料

一、學校概況

我校是一所全日制初級中學,全校共有教職工xx人,學生xx名。學校始終遵循“關注學生成長的每一個細節,做學生一生的良師益友”的辦學理念”,為了把辦學理念轉化為師生的實際行動,上至領導,下至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從思想細節,學習細節,行為生活細節等方面教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實現我們的培養目標:“文明的瀋陽人、高尚的中國人、創新的現代人、發展的未來人”。學校以管理精細化,德育生活化,教學生態化,活動多樣化為辦學特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近年來,義務教育水平和質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二、創建工作情況

(一)教育理念是學校內涵發展的核心。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開放創新的辦學模式;激發潛能的教育策略,高效精細的學校管理;突出內涵發展的辦學特色,“五育”並舉的教育教學質量。牢牢把握素質教育的核心: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以德育為中心,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基本點)這是我校領導班子在學校管理的實踐中達成的共識。

XX年我們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教育教學發展的規律,不斷提升學校的辦學思想,結合學校實際確定了新的辦學理念:即:“關注學生的每一個細節,做學生一生的良師益友”。

常言道:細節決定成敗,習慣決定命運,為了把辦學理念轉化為師生的實際行動,上至領導,下至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從思想細節,學習細節,行為生活細節等方面教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實現我們的培養目標:“文明的瀋陽人、高尚的中國人、創新的現代人、發展的未來人”。

(二)實效的德育工作是學校內涵發展的靈魂

特色的“生活化”德育是我們學校德育工作特色:德育是教育的靈魂,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保證。增強德育的針對性和成效性,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的神聖使命。為此,我校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的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積極探索“生活化”德育途徑,努力打造 “活動形式多樣化、活動內容層次化、活動對象多元化、活動過程規範化”的德育活動格局,將活動文化融入學生學習生活的全過程,內化素質,外化行為,促進學生基本文明素養和自主、自理、自律、自強良好品質的養成。

我校組織學校領導和教師到鳳城六中參觀學習,借鑑鳳城六中的德育管理經驗,開設了德育反思課,德育反思課定在周一下午第八節課,雷打不動,每一節反思課基本分為六大板塊:“新聞播報—名言佳句導航—星光閃耀—自我反思—進步之星—教師評點”通過德育反思課,使達到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勵、自我認識、自我實踐、自我評價、自我調控的教育效果。

我校還實施了《國學教育與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國家級和省級科研課題研究。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之根、是民族的精神家園,也是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最好的教材。在實施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啟動“經典誦讀國學啟蒙教育工程”,並以“國學啟蒙為載體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為切入點,把《論語》、《三字經》、《弟子規》等中國傳統文化引進課堂。為保證誦讀效果,我們堅持“四有四結合”的原則,“四有”即有專業教師指導、有時間保證、有創新方法、有獎勵機制;“四結合”即經典誦讀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與家庭和社會相結合、與校本課程相結合、與做人教育相結合。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需要,從《大學》、《孟子》、《論語》、《中庸》中選取名篇名句編成《四書》“經典”導讀教材,學生使用。在熟讀背誦的基礎上注重明理導行,學一句,做一句,通過古聖先賢的故事感染學生,用傳統文化的聖賢思想規範學生的行為,讓學生修心修志,明事理知禮儀,從點滴小事做起,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實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內化、傳承和創造。

生活化德育:以德育反思為龍頭構建班級、學生個人同發展的德育工作體系。重新梳理學校的《學生獎懲條例》、《達標班條例》,重點開展了“好習慣伴我成長”系列活動,出現了學生快樂向上、班班爭當先進的良好風氣。德育工作不僅突出了針對性、主動性,更增強了實效性。

(三)優秀的教師隊伍是學校內涵發展的保障。

一所好的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幾年來,我們學校有二十多名優秀教師,骨幹教師,由於工作需要離開學校的管理崗位和教學崗位,但是我們決不能因為領導和教師的正常工作變動,影響教育教學質量。

1、進一步端正教育思想,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新教學觀

念,積極學習新課改的精神和新課標的內容,深入細緻的備好每一節課。認真研究教材,廣泛閱讀大量參考資料,準確把握難重點,難點,制定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及教學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