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三農”強化合作努力把我市建成農村合作經濟示範區

在形式上,倡導熱心為農民服務、市場意識強、有技術專長和經營管理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的能人創辦合作經濟組織。既可以興辦生產合作型、銷售合作型,也可以興辦中介服務型、科技服務型;既可以以股份合作形式為主,也可以採用其它形式的合作。通過能人辦社,促進農產品生產與市場的成功對接,帶領農民民眾增收致富。

在領域上,專業合作社既可以以種養殖大戶、購銷大戶、農村技術能人為主興辦,也可以以農產品加工企業、基層供銷社為主牽頭組建。

在層次上,既可以以村、鎮街為範圍興辦合作社,也可以跨行政區域興辦合作社,不受地域限制。同時,要按行業特點、地域(原則上以鎮街為單位)組建專業性合作經濟聯合社,然後統一加入市合作經濟聯合社,切實構建起全市自上而下三個層面的合作經濟組織體系。

(二)以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為目標,突出標準化的推廣和套用,在服務質量上迅速提高一批。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要按照市場準入制度要求,注重農業的標準化體系建設。要積極實施農產品的品牌戰略,創造條件在合作經濟組織內部統一註冊商標,統一包裝。要積極申報重慶市級及其以上的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和綠色農產品、綠色食品、質量管理體系等項認證,爭創名牌。一個合作社內部,要儘可能統一產品的銷售價格;同類產品的不同合作社之間,要互相協凋,互相溝通,逐漸形成一種良好的價格運行機制,確保農民利益不受損害。

(三)積極探索與農民的利益連線機制,突出內部制度建設,在運行機制上力爭規範一批。在堅持“平等、自願、民主、互利、開放”的辦社的前提下,一要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完善“一社三會”制度,即社員或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健全合作經濟組織的管理機制,嚴格規範運作。二要建立健全價格保護機制,積極創造條件,對社員的產品實行最低保護價收購,儘可能地採取“下保底上不限”的作價原則。三要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機制,這是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搞得好不好、有沒有凝聚力、競爭力和生命力的關鍵。有條件的專業合作社要努力實行“二次返利”,建立風險基金,正確處理合作組織與其成員之間的利益關係。四要建立健全財務公開制度,定期向社員公開收支情況,接受社員的監督。

(四)強化部門合作,突出良好的發展環境,在財政支持上扶持一批。扶持產業化就是扶持農業,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同樣,扶持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既是扶持農業也是扶持農民。要積極爭取市級各部門的通力合作和有效支持,特別要取得財政、工商、稅務、金融和供銷、農業等部門的配合。五大產業辦、供銷等部門和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之間,要主動聯繫和溝通,加強輿論宣傳,取得社會的理解和支持,發揮各部門的優勢,形成合力,創造一個發展和繁榮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良好環境條件。各鎮街和市級有關部門也要進一步爭取財政部門的支持,繼續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幫助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困難,發展各類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力爭到2004年,專業合作社和綜合服務社覆蓋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發展場鎮連鎖超市36個,市場建設及網路面積6萬平方米,儘快形成遍布城鄉的經營服務網路。

(五)實施全方位開放辦社,突出規模效應,在增強實力上不斷壯大一批。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要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實施開放辦社。一是各綜合服務社和專業合作社要積極組織、引導和發動本轄區的農民、社區居民積極加入合作經濟組織,爭取用兩年時間,入社農戶達到30%以上。二是要打破行政界限,廣泛吸納本地以外的社員法人、自然人,特別是農村商品生產的經營者、農民或社區居民入社入股,毗鄰接壤地區的綜合服務社和專業合作社;更要加大開放力度,積極向周邊地區輻射,吸引市外法人或自然人入社入股。三是各級合作經濟聯合社要廣泛吸納本社及本地以外的合作經濟組織或帶有合作經濟性質的其他社會組織,特別是龍頭企業等加入聯合社。四是切實加強橫向經濟聯合,強化與市內外大中型企業的聯合與合作,特別是要加強與市內外、國內外大中型科研機構的合作,及時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科研成果和新的科研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