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親人周國知

懷念親人周國知

各位領導、老師,在座的全體同學們:

大家晚上好!我是來自06031班xx。

我要演講的題目是《懷念親人周國知》。

今天能夠站在這裡,我很高興,也很激動。高興的是能夠站在這裡,站在親人曾經工作的這方熱土向大家講述他的故事;我很激動,激動的是能在親人去世一年多的今天,代表大家深深懷念曾經就在我們身邊的、大家心中廣為傳頌的的一個人——他,就是心裡時刻裝著民眾、工作處處想著民眾的貧困戶的貼心人、老百姓的好親人周國知。

周國知,椿木營鄉原民政助理,一位普通的共產黨員,一名基層的民政幹部。心裡時時裝著民眾、事事關心民眾,堅持為老百姓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為了民眾而累倒在工作崗位上的黨和人民的好乾部。

武陵逶迤,群山萬壑,道路艱險,就是在這海拔一千六百多米的“世界屋脊”上,周國知把黨的溫暖送到了千家萬戶。去年初,州政府決定在全州實施消除茅草屋工程,周國知得知這一訊息後,立刻高興和忙碌起來,因為自己一直掛惦著的127戶住在茅草屋的困難戶有了希望。周國知立即投入到工作中,開始了調查摸底工作。茅草房戶大多地方偏遠,有時去一戶人家要走上十幾里山路,但是想到貧困戶的希望,他顧不了那么多了。半年來,他拖著病弱的身體走遍了全鄉84個村民小組,給127戶茅草房住戶登記造冊、拍照建檔。他用腳板走過的山路加起來有兩千多里,他走遍了那裡的村村嶺嶺。

鄉里為了方便給貧困戶拍照建檔,專門給周國知配了一台照相機。10歲的兒子出生以來從來沒有照過一張相,妻子一次說孩子這么大也沒照過相,你就順便給照一張吧。他當時就講,這是公家的東西,怎么能給自己的孩子照相呢,這是照消茅戶的,那不行。女兒一次寫作業沒紙了,想拿他單位的稿紙,卻被他上了半天“政治課”。是呀,他就是這樣心裡時時想著別人,想著民眾,卻惟獨沒有考慮個人的一個人。從鄉長到民政助理,當幹部十幾年,他的家庭,他的親戚從來沒有得到半點好處。自己一直忙著消茅,而自己的房子卻也比茅草屋強不到哪裡。自己顧不了多少家,卻經常為殘疾人洗換被子;自己日子並不寬裕,卻把臘肉送給貧困戶。妻子抱怨,他卻說,我們沒了臘肉,可還有飯吃,可是貧困戶要是沒有了,就連飯也沒的吃了呀!

周國知常年帶著“三件寶”,一隻電筒,一雙解放鞋,一個竹背簍走村串戶,把特困戶、受災戶、孤寡老人以及優撫對象的困難需求,一條條記在本子上,一件件記在自己的心坎上。還在他當鄉長時,為了方便大家,他帶領民眾到十幾里外背水泥,淘沙子修橋,橋修好後,村民們取名叫幸福橋並在橋頭刻了一塊功德碑,然而細心的村民幾天后發現碑上周國知的名字不見了。在他工作累倒住院期間,他還惦記著倉庫里發給貧困戶的棉被,還惦記著兩位沒有住進福利院的五保老人……,他雖然沒有在碑上留名,但是百姓卻在心中為他鑄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2003年9月26日,就在消茅工作取得很大成績的時候,年僅42歲的周國知永遠地離開了他的工作崗位,離開了他一直掛念的老百姓。那一天,特困戶哭了,殘疾人哭了,孤寡老人哭了,山裡的老百姓都哭了……他們從幾十里外的村寨冒著風雨,踏著泥濘,自發來到他的墳前拜祭這位民眾貼心人、好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