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勢在必行重在實踐

其次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發展是主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根本出發點。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首要任務是發展經濟,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推進人的全面發展,是要努力開創生產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我們要建設的小康社會是可持續發展型的,人民民眾不但享有豐富的物質文化生活,而且享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整個社會要形成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生態文明之風。江澤民同志指出,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就是為人類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這是由於只有保護和改善環境,才能為優勢產業騰出廣闊的發展空間,為潛力產業提供充足的環境容量。各級幹部要有決心與膽識,與傳統的、落後的發展方式徹底決裂,走以有效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為基礎的循環經濟之路。要使全黨和全國人民樹立起全面的發展觀,樹立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文明觀,就必須大張旗鼓地開展紮實有效的環境警示教育,真正達到警示世人的目的。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所有炎黃子孫的夙願與追求,保護環境、再造祖國山川秀美就是實現民族復興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應該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

第三,實施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法制建設。實施可持續發展,首先要有法可依。多年來,圍繞可持續發展戰略我國先後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法律、法規,對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起到了引導、規範、保障和促進作用,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了法律保障,這也是我國近年來在這方面取得成績的重要原因。但是與實施可持續發展艱巨的複雜的任務相比,這些法律仍顯得乏力。有法不依、違法不究、執法不嚴現象的存在,極大地阻礙了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森林法儘管頒布多年,但砍伐聲一直不絕於耳;礦產法也早已實施,但違法採礦隨處可見;環保法雖經修改,逾加嚴厲,但一些企業主依然我行我素。之所以出現上述令人尬尷的局面,除了法制不健全、公民素質有待提高、執法環境有待改善外,還有執法隊伍能力不足的問題。世界銀行在中國環境問題研究報告中專門指出,加強環保部門的能力建設和效率提高,重點放在地方環保部門。我們各級環保部門要切實地加強隊伍建設和工作能力建設,加強環境執法和監督工作,把執法和監督放在突出的位置,下大力抓好。要把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改善環境質量上來,重點解決好制約經濟發展、危及人民民眾身體健康、人民民眾最為關心的環境問題。回顧幾年來環保工作的執法實踐,我深感步履艱難,甚至力不從心。在現實社會中,環境違法現象比比皆是,但該處罰的沒處罰,該重罰的被輕罰,該追究刑事責任的卻以罰了之。所有這些,都使環保法律法規的約束力、強制性大打折扣,幾乎失去了其應有的震攝作用。xx的“天馬案”,案情並不複雜,從發案到判決,歷時一年,雖然得到了公正的判決,但環保部門早已精疲力盡了。實踐使我認識到:環保部門執法的局限性很大,自身建設最為關鍵,但必須以合理的產業結構為基礎,必須以領導的支持為依託。否則,必定是事倍功半,甚至一事無成。這樣看問題不是消極推諉,而是有利於拓寬思路、提高效率。不管出現任何複雜情況,歷史賦予我們環保衛士的神聖職責是不容改變的,悲觀失望、消極敷衍的態度是不可取的。在新形勢下,如何加強環保執法隊伍自身能力建設,需要下大力認真加以解決,才能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