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2、“引導”的前提是自身必須要有較高的理論素養。宗教工作幹部要通過對宗教理論的深入研究,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認識水平和工作水平,提高執行政策的自覺性。黨關於宗教工作總的理論、方針、政策已基本形成,但隨著客觀條件的變化,還會出現許許多多的新情況新問題,對於這些新情況新問題,我們需要深入細緻地進行調查分析,總結經驗,上升到政府高度,形成新的理論觀點。有些具體政策也要隨著形勢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和完善。還要善於調動學術界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特長,共同研究如何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只有自身具備了較高的理論水平,才能做好宗教界人士的政治思想工作,才能引導宗教界人士進行宗教理論的建設。

這些年來,各宗教在挖掘有利於社會主義三個文明建設的內容方面進行了摸索嘗試,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在推動適合中國國情的宗教理論建設方面還是遠遠不夠的。有些人過分強調“因信稱義”,誇大信與不信的對立,還有的大講“末世論”,這些落後的思想和理論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起著消極作用,我們應該引起高度重視。要引導愛國宗教團體和教職人員,對宗教教義、教規和宗教道德作出有利於社會主義的闡述,既要注意提高廣大信教民眾的愛國主義覺悟,又要注意適合信教民眾信仰上的要求,幫助他們逐步建立起積極向上、符合中國國情的宗教理論體系。

3、“引導”的關鍵是抓好接班人的培養。教職人員素質的高低,是影響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重要因素。宗教界代表人士在信教民眾中有特殊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因此有計畫地培養和教育年輕一代的愛國宗教職業人員,對我國宗教組織的將來面貌具有決定意義。宗教局有責任也要有意識地物色一些年輕的、政治思想素質較好、文化素養較高、對教務熱心、在信徒中有一定威信的教職人員,悉心加以培養。在政治上關心他們,提高他們的政治思想素質,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以適應宗教發展需要,適應社會主義社會對他們的要求,承上啟下,帶領廣大宗教信徒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

4、“引導”的基礎性工作是加強愛國宗教組織建設。愛國宗教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繫宗教界人士與廣大信教民眾的橋樑和紐帶,其服務的對象是信教民眾,工作的目標是按照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原則努力辦好宗教事業要實現這個目標,完成這項任務,需要統戰、宗教部門幫助提高愛國宗教組織成員的政治思想覺悟,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原則,把信教民眾團結在黨和政府的周圍。同時,對愛國宗教組織在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支持,力量比較強的,要固本強身,比較薄弱的,更要輸血充電。近幾年來,我市在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加強愛國宗教組織的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實踐證明,這項建設工作做得越好,越有利於宗教政策的全面落實,越有利於團結廣大信教民眾沿著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前進。

5、“引導”的基本保證是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宗教團體與其他社會團體一樣,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如果沒有規章制度的約束,沒有完備的工作程式,不僅影響宗教團體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而且給別有用心者可乘之機,易造成宗教團體內部的混亂。因此,建立完備的規章制度,是宗教團體工作正常運行的基本保證,是宗教團體自身管理的需要。不能以宗教經典來代替規章制度,我們要幫助他們建立會議制度、學習制度、財務制度、外事制度等各項制度,在制度的執行過程中,要加強監督,不能出現制度形同虛設的狀況。民主辦教是保證各項制度得到落實的最有效的機制。這是天主教提出來的,是中國天主教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原則的體現。這個機制同樣也適應於其他宗教。國家提倡依法治國,教會也應該按章辦事。民主辦教就是要實現由少數人決策向大家共同參與、共同決策、共同管理的轉變。xx市在民主辦教方面取得了一些經驗,但在實際推廣中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