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勞務輸出工作的幾點作法

3、排障礙、減環節,形成自己獨立運作的輸出市場。

我縣勞務輸出最初主要是依靠與他人合作外派勞務,環節多,障礙多,切減少了勞服公司和務工人員的收入,嚴重製約了勞務輸出事業的發展。為了建立自己獨立運作的輸出市場,我們在取得一定經驗的基礎上,大膽摔掉拐杖,逐步闖出了一條自擔風險獨立運作的輸出市場,為全縣勞務輸出事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基礎,所以今年今年1-6月份,雖然由於受"非典"影響,未能派出國外勞務人員,但我們仍然完成了赴馬來西亞54名建築工人派出所需的國內手續;完成了28名赴日本印刷工、縫紉工的招收工作。

三、嚴格程式、規範管理,努力引導勞務輸出走向正軌

1、依法中介,實現契約化管理。

我們勞動部門在勞務輸出工作中,起了牽線搭橋的中介作用。老百姓外出務工,首先必須面對的是個人權益得到保障問題。為此,我們以契約形式,約定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並依照《勞動法》和務工契約,嚴格監督務工者和用工單位兌現契約條款。例如國內勞務人員,我們與用工單位有勞務服務契約,並和個人訂立了勞動契約;國外勞務中,我們和國內外中介機構訂有勞務中介契約,並和個人訂立了勞務契約等等。幾年來的實踐表明,依照契約管理使勞務輸出工作有了法律保障。

2、依法監督,維護務工者和用人單位雙方的合法權益。

勞務輸出活動中,務工者和用人單位雙方在覆行契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一些矛盾和問題,為此,我們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上,依法維護雙方的權益。例如國外勞務輸出工作中,2001年因國家調整了外出漁工政策,致使務工者不能實現契約中的務工條款,我們一次性退還中介服務費2萬元人民幣,並擔負了證照辦理費3.5萬元人民幣。對於個別外出務工者在派出後因吃不了苦提前回國的,或個人私自“跳槽”的等,我們一方面積極調節糾紛,化解矛盾;一方面依據契約條款分清責任,是誰的責任就由誰承擔,決不偏袒任何一方。如外方公司拖欠務工人員工資時,我們千方百計想辦法追回,維護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務工人員違約時,我們也要依法予以處理。如2000年我們曾經在天津市塘沽區設立了勞動爭議仲裁庭,公開開庭處理我縣外派務工的潛水員韓某某跳槽糾紛案,在當地的用工單位中引起了強烈反響,樹立了我縣良好的勞務輸出信譽。

3、強化培訓,保證派出人員的素質。

隨著派出勞務人員數量不斷增多,也暴露出輸出工作的一些問題,主要是一些勞務人員不能吃苦,個別人員素質較差,在務工過程中違反紀律,甚至打架鬥毆,被用工單位開除等等。這些問題的出現,不僅給個人和公司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更嚴重的是破壞了公司信譽,影響了勞務合作的開展。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從強化人員培訓入手,實行了科學的契約化管理,有效地降低了違約率,實現了勞務輸出從數量到質量的飛躍。

一是根據需要,確定培訓時間和內容。外出漁工培訓一個月,海洋石油勞務工根據崗位要求培訓3-6個月,並以取得各種合格證件為培訓合格標準;二是紀律作風培養,實行軍事化訓練;三是對外出人員進行了專業技能、涉外知識、禮儀教育,如請老船員傳授生產技能、觀看錄象片,印發涉外知識、禮儀小冊子,使他們在外出務工前,達到崗位要求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