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管理與企業經營

5、“一項制度”、“三化”管理實施方案的重要內容

5.1責任法人制度的主要內容

責任法人制度實施方案是本著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原則制訂的。內容主要包括責任目標體系、責任考核獎罰體系和實施監督體系三個部分。在責任目標體系中,儘可能採用定量的指標,其中經濟責任指標分為指令性指標和指導性指標;在考核獎懲方面,堅持獎懲結合、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的原則。

責任目標體系  包括四個方面的責任目標,①經濟責任目標,主要是與企業效益直接相關的產量、質量、安全、成本、效率、精減分流、銷售收入、盈虧等指標,由礦根據市場要求和企業發展規劃,結合各單位實際具體確定。②法律責任目標,即企業依法治企、依法經營的責任目標,包括對外交往中的經濟擔保、抵押、契約管理,以及黨風廉政建設、普法教育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目標等方面任務指標,根據礦井依法治企的總體要求和階段性目標分解落實。③社會責任目標,即當前企業所承擔的全部社會責任,包括職工物質文化生活、環境保護、計畫生育、信訪工作、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責任等,由礦按照當地政府相關規定的目標具體分解落實。④政治責任目標,即企業黨的建設、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設等責任目標。

責任考核獎懲體系  責任指標的考核獎懲,主要與工資分配直接掛鈎,與各種精神獎勵相聯繫。經濟責任指標的考核原則上獎罰對等,法律責任、社會責任的考核原則上只罰不獎。對各“責任法人”單位經濟責任指標的考核,根據盈虧、安全等主要指標完成情況,按月考核。根據超利(減虧)、減利(超虧)幅度大小,採取不同的獎扣檔次,與工資獎金分配直接掛鈎。另外,經濟責任指標中將盈虧、安全等作為指令性指標,其它一些質量、工作指標作為指導性指標,執行不同的考核獎扣標準。法律責任目標、社會責任目標的考核,按相關規定分系統分別考核,匯總考核結果。對完不成指標任務的,經予經濟處罰,還要按有關規定予以行政、法律處罰。特別需要說明的是,考核獎懲體系除對單位的考核規定外,還專門針對“責任法人”單位主要領導制訂了考核管理措施,將責任目標、權力、考核獎勵辦法以簽訂《責任法人綜合目標責任書》形式明確規定下來,對其黨政正職,在盈虧、安全等主要指標上採取風險抵押形式,按任務完成情況給予不同比例的獎罰。特別對完不成半年盈虧責任指標的單位,給黨政一把手黃牌警告;對由於經營不善、造成經營性虧損、完不成全年盈虧(費用)指標的單位,黨政一把手就地免職。通過落實責任,大家既有壓力,又有動力,調動了各方面工作積極性。

實施監督體系  礦組織有關部門人員成立了“責任法人”綜合考核領導組,負責制訂監督管理細則,組織定期或不定期考核工作。礦長與下屬單位科(隊)長簽訂《責任法人綜合目標責任書》。各“責任法人”單位對指標層層分解,逐級落實,一級對一級負責,每個區隊、班組、崗位和個人都有明確的任務、指標,在整個礦井範圍內形成一個網路狀“責任法人制”實施監督體系。由企管辦組織對各責任法人單位進行季度檢查、半年巡檢、年終審計考核,法律和社會等責任指標由各專業系統進行考核,最後由“責任法人”綜合考核辦公室匯總、審查考核結果,提出綜合考核獎罰意見,經礦批准後執行。年終總評時,兼顧經濟的、法律的、社會的各類責任指標完成情況,克服以往輕重不一,工作不平衡的問題,同時對一些指令性指標完成情況實行“一票否決”。另外對領導幹部責任目標的考核與各級領導幹部的年度民主評議和組織考核結合起來,對責任落實不好、工作效果差的,實行末尾淘汰制,強化激勵約束機制。同時,還把各單位的綜合考核結果與單位年度的評模、評先進結合起來,對綜合考核結果差的單位,規定不得參加省、市和集團公司模範單位、先進集體的評比。這些措施和辦法既激發了各單位完成各項責任目標的內在動力,又增強了各單位創優爭先的工作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