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加強農村個體稅收管理

淺談如何加強農村個體稅收管理

無非

一、農村稅收征管中的問題

1、點多面廣,管戶分散、稅源稀少。以某某市遠郊壇洛、金陵兩稅所為例,目前主要負責個體稅收征管。轄區範圍包括富庶、金陵、那龍、雙定等6個鄉鎮及金光農場,方圓七、八十公里。管戶1008戶,集中在6個鎮上的個體戶為787戶,另外的221戶分散在65個村、370多個自然坡中。

納稅戶數起來不少,但由於遠郊農村經濟不發達,流動人口少,農民收入較少,消費水平低,所以在農村或者鄉鎮上的個體戶,經營品種不少,卻多為一些低檔的日用品,經營額也不大,所以農村稅所的稅收收入相對較少。集體企業、股份制企業全部在分局的辦稅廳申報後,遠郊兩個稅所每年徵收的稅款不足300萬元。即使是固定戶,最多的每月繳納也只有1020元,而最少的,每月僅達到起征點48元。集市上的一些臨時攤點,每次僅能徵收10元5元。

2、經營方式繁多,稅源不穩,征管工作困難。農村的個體小食雜店、小酒坊、小磚咭ぁ⑸俺 ⑺皆茲飫嘞售點等遍地開花。臌們的經營方式卻比較獨特,如村莊裡的業戶業戶主要還是以農業為主,白天關門外出搞農業,早晚開一兩個小時的門。氚務人員上門徵稅往往吃閉門羹。而另外一部分經營成衣、小百貨的流動經營者,穿梭於幾個鄉鎮集市,哪裡逢圩往哪裡趕。部分業戶鑭稅所轄區流動經營,就出現了同一納稅戶涉及兩個甚至更多稅所的征管問題。榿果沒有配合協調好征管工作,這部分稅源極容易隨業戶迥流動而流失?span lang=en-us>

3、個體經營者納稅意識普遍較低,牴觸情緒較大。鄉鎮的個體經營者,很多農商兼營,每年少不了要交公糧、農林特產稅,還有增值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防洪費等,所以較多地感受稅收“取之於民”,但由於鄉鎮的公共設施不多,沒有公園、沒有電影院,道路多數還是沆沆窪窪的泥巴路,小孩讀書要自己交錢,能讓他們切切實實感受到稅收“用之於民”的幾乎沒有,所以對稅收的沒有什麼感情,一部分業戶無證經營,交稅也就十分勉強,能少則少,能逃則逃。如在屬地徵收的原則下,一些跨地域經營的個體戶就鑽空子,向主管稅所申報停業後,跑到主管稅所範圍外的圩場繼續經營;或一證多攤,逃避稅務檢查;一些納稅戶甚至以“地頭蛇”自居,聚眾阻撓稅務機關依法徵稅。

4、“以票管稅”失去效力。在農村,由於經濟比較落後,消費能力低,農民消費多以自用型消費為主,除購買一些價值較高的家電商品外,基本上不索取發票,分散在各村莊的經銷店根本就沒有申領過發票。另外,鄉鎮個體經營者文化素質比較低,建帳建制更無法施行,所以只能根據調查結果核定徵稅。“以票管稅”無法通行。

5、稅務人員分散,素質較低,管理難度大。我市遠郊兩個稅所目前有幹部職工23名,其中所部占了13人,其餘的每個鄉鎮僅配備1-2名稅務人員,有的徵收處甚至只配1名稅務人員。而且,在23名稅務人員中,助征員就有8名,占總人數的35%。這些助征員多是早年為照顧一些老稅乾而招聘的。這些助征員基本上只有高中甚至是國中學歷,不管是思想政治素質或是專業知識都相對較低。由於鄉鎮稅收分布廣,除固定納稅戶上門交稅外,其餘的流動、零散戶還只能靠上門收,人不到,收不上。在出門收稅路遠難行,費用成本較大,經費包乾,個人徵稅路費無法補貼的情況下,為節約開支,稅務人員下業戶檢查收稅的次數自然也少下來。另外,由於鄉鎮生活相對單調,幹部思想容易波動,而徵收處又遠離所部,管理上難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