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貸款難與農信社難貸款的癥結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隨著農村經濟的深入發展,農民對農業生產資金的需求在大幅度地增長,農民“貸款難”問題日益突出。然而,作為農村金融主體力量的農信社,卻出現“難貸款”問題。於是,“農民貸款難,農信社難貸款”成為時下農村金融市場的怪現象。癥結何在,如何解決?

農民“貸款難”

在農村經濟發展中,農民貸款難是當前農村金融工作中的突出問題。據有關資料表明,去年全國農民來自農信社的農業貸款僅相當於城裡人個人住房貸款的一半左右,一些傳統農業大縣竟然有20%左右的村是”零貸款村”。一方面是農村資金需求不斷擴大,而另一方面是農業貸款越來越少。可見,農民貸款難問題已相當嚴重。原因何在呢?

1、農民貸款難並不是農村資金缺乏,而是大量農村資金流向城市和非農產業。一些農民稱銀行是“支工不支農、支富不支窮”。由於基層銀行貸款權上收,縣以下營業網點在農村存多貸少;農信社經營困難,往往以農民還款能力差為由,不願意把錢貸給農民;郵政儲蓄只存不貸,資金大量集中到上面去等。以上種種,造成許多地方60%--70%的農村資金流向城市和非農業。據統計,1995年以來,某地級市的農村資金流向城市和非農產業的數額高達20億元以上,占同期全市農村存款增長總量的66.7%。某縣四家國有商業銀行去年發放的貸款僅占新增存款的10%左右,絕大多數存款都被城市和非農業"抽"走。農業作為弱勢產業,不僅沒有得到"輸血"反而在不斷"失血",農民的生產資金需求得不到滿足,導致民間借貸活躍,一些地方甚至出現月息高達3分的高利貸行為,極大地損害了農民利益。

2、貸款手續繁瑣,信貸服務質量差,是造成農民貸款難的直接原因。據反映,有些地方的農村貸款,在各種抵押、擔保、人情貸、腐敗貸等人為關卡林立的情況下,1萬元的貸款額,到手的不到8000元。不少基層幹部形象地總結說:“思路是新的,口號是響的,任務是硬的,資金是‘軟’的”。個別的農村基層信用社信貸行為不規範,將大部分農業貸款挪作它用,擠占了農業貸款規模。在一些農村,不少村民由於耕地少、勞動力少,家庭負擔重,貸款後償還能力睿就成了所謂的“信用不好的農戶馴,所以他們在信用社根本就貸不到款。糈縣級金融機構逐步撤離農村基層後,農信社逐漸成為農村基層的唯一合法金融機構,農民貸款的唯一正規途徑只有農信社,如果不加強對農信社的改革,規範其信貸行為,農民貸款難問題將更加突出?span lang=en-us>

3、農產品市場價格的不穩定性,導致農民收入不保證,經常發生“豐產不豐收”的情況,影響農民及時歸還貸款。而目前農信社實行“農戶不歸還原有貸款,不能發放新貸款”的方法,進一步加劇農民“貸款難”的問題。

4、部分農民信用觀念淡薄,經常出現逃廢農信社債務等不良現象,影響農信社的正常信貸工作,也導致農民貸款難。

農信社“難貸款”

當前農信社難貸款的主要原因不在於農信社放貸能力。如廣東徐聞縣農信社,截至2002年4月30日止,各項存款比年初增加1.23億元人民幣,而貸款比年初只增加0.09億元人民幣,新增貸款額僅占存款總額的7.3%。可見這其中存在很大的信貸空間。那么,農信社為什麼會出現“難貸款”的現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