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企業誠信意識積極推進信用體系

增強企業誠信意識  積極推進信用體系

誠實不欺、恪守信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即所謂內誠於心而外信於人,古老的華夏民族響譽世界;道德渙散、誠信缺失卻是今天中華備受關注的焦點,成為社會進步的痼瘤、經濟發展的絆腳石。十六大以來,各地人民意氣風發,加快城鎮化建設,向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進。在這樣一個快速發展、萬象更新的時期,黨確立“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健全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信用體系”目標,今年“兩會”“誠信建設”更成為最熱門議題,誠信問題已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亟待解決的一個關鍵點。我們工商部門從中責無旁貸的就是要增強企業的誠信意識,創造良好的誠信發展環境,積極打造信用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進步。

一、大力增強企業誠信意識,深刻認識創建信用體系的重要意義

第一,增強企業誠信意識,積極創建信用體系是貫徹十六大、實踐“三個代表”的時代內涵。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構築企業信用體系是實現這一奮鬥目標的重要基礎。企業只有講誠信,才能建立正常的政治秩序,維護穩定的政治局面,促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企業只有講誠信,才能建立良性的經濟秩序,推動有序的市場經濟,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企業只有講誠信,才能建立可靠的生活秩序,形成健康的社會氛圍,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因此,增強企業誠信意識,積極創建信用體系,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前提條件和重要保障,是現階段必須重視和加以解決的一個緊迫問題。

第二,增強企業誠信意識,積極創建信用體系是提高企業文化素質和經濟文明程度的有力抓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誠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企業文化素質高低的重要標誌,“企而無信”,同樣“不知其可”。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社會國際化的發展趨勢,一個企業要在更高層次上融入世界,就必須樹立誠實守信的思想意識,踐行誠實守信的道德要求,才能不斷提高企業文化素質;一個企業,只有把誠信作為當務之急的內在要求,貼近世界的長遠保證,與時俱進的重要支點,才能逐步走向高強度信任。

第三,增強企業誠信意識,積極創建信用體系是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樹立誠信經濟的根本途徑。市場經濟主體地位在歐盟的步履維艱,讓我們清醒地看到,企業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的逃避債務、契約欺詐、制假售假等不誠信現象,嚴重損壞了企業形象,制約了投資與消費,敗壞了傳統美德,造成了信用危機。“誠信”建設,事關企業的形象、發展和未來,因此,工商部門要以誠信建設為突破口,推進社會管理職能轉變,為實現新的振興創造良好的道德環境、人文環境和發展環境。

二、實施“五個加強”,積極推動信用體系建設

第一,加強科學理論指導,確保企業信用體系的正確發展方向。要堅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十六大的目標任務、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貫穿到全過程和各個方面,通過引導、教育、服務,使信用體系建設真正成為企業實踐“三個代表”、弘揚文明新風的過程。我們正與世界接軌,尤其要借鑑西方國家在信用建設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前沿理論,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健康向上的企業信用文化,逐步完善信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