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欠發達地區實際努力實踐“三個代表”推進殘疾人扶貧攻堅

立足欠發達地區實際  努力實踐“三個代表”

推進殘疾人扶貧攻堅

xx縣地處浙西南山區,地域面積1400多平方公里,設5個鎮15個鄉,全縣總人口22.3萬人,是個傳統的農業山區縣,全省欠發達地區縣之一,我縣共有殘疾人12300名,占全縣總人口的5%多,以全縣貧困殘疾人的調查為依據,當年共有貧困殘疾人2950名,占全縣貧困人口總數的46%。現將我縣扶貧工作做法總結匯報。

一、  基礎紮實,措施到位。

近幾年來,我縣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十分重視殘疾人扶貧解困工作,依靠政府、動員社會,形成合力,採取各種措施開展殘疾人扶貧開發。特別是1998年以來,在縣級殘聯牽頭組織下,進一步加大了殘疾人扶貧解困 的力度。一是縣人民政府專門制訂了《xx縣殘疾人扶貧攻堅計畫》實施方案、修訂出台了《殘疾人優惠政策》,縣扶貧辦制訂具體扶持殘疾人的措施。二是縣鄉(鎮)兩級殘聯都成立了殘疾人服務總社和殘疾人服務分社,開展了三次全縣性的貧困殘疾人情況調查和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調查。做到貧困殘疾人口有依據,扶貧工作有人抓,組織有保障。三是為籌措扶貧基金,1998年縣委辦政府辦聯合發檔案號召全縣幹部職工向“殘疾人扶貧解困基金捐一天工資,獻一份愛心“籌集了部分扶貧基金;落實了中央康復扶貧貸款和地方配套資金,累計68.7萬元,為扶持殘疾人打下了基礎。四是各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為殘疾人扶貧解困形式合力。民政部門做好救濟、低保等;工商部門為個體就業經營戶減免費用,方便攤位;婦聯開展貧困殘疾兒童婦女專項救助;團委建立志願者助殘聯絡站幫助困難殘疾人等等。使整個扶貧解困工作措施到位,氛圍良好,基礎紮實。

二、  根據山區特點,走出扶貧之路。

科技扶貧,脫貧有路——縣殘聯、科協、農業局等單位每年都要為殘疾人舉辦3—4期科技培訓班,傳授科學種養技術和其它方面的技術,使殘疾人得到信息,掌握一技之長,走上脫貧致富路。培訓內容,農村以農業開發種養業為主,如種香菇、名茶、乾水果培育管理、蔬菜類、養殖技術等;城鎮殘疾人以電器維修、縫紉、理髮業和工藝品加工等為主要內容。三年累計為1000多名殘疾人培訓,部分殘疾人通過培訓後掌握技術已經走向小康路。

勞務輸出,走出山門——我縣是個山區縣,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差,農村勞動力相對剩餘,殘疾人就業門路不寬,創辦福利企業規模小經濟效益也不好,針對這種情況,根據實際我們走勞務輸出之路。幾年來,連續向紹興、寧波、富陽、溫州、樂清等地輸送殘疾人9批(次),300多名殘疾人在外就業。這部分殘疾人在發達地區就業不但收入甚高,還能夠享受養老保險等福利待遇。為解決殘疾人勞動力就業需求矛盾,我們做了大量的調查,深入到鄉村走家串戶,建立了“殘疾人就業檔案”、還在城鎮建立了“就業信息服務站”專門為殘疾人勞動就業提供信息和方便。得到廣大殘疾人的讚揚。在勞務輸出以後,我們還及時做好跟蹤服務工作,協助有關單位為在企業勞動的殘疾職工解決勞動糾紛、工傷事故、維護其合法權益等方面出力。同時還經常到企業進行電視跟蹤採訪宣傳,使企業滿意、職工滿意。

扶貧基地,以點帶面——以縣級殘疾人勞動就業服務所和殘疾人扶貧服務社為基礎開展農村種養業扶貧開發。我們在抓好面上殘疾人種養業項目扶持的同時注重抓好扶貧基地建設,以點帶面,輻射帶動更多人走上致富路。累計落實扶貧資金68.7萬元,其中:中央康復扶貧貸款30萬元,縣扶貧基金15萬元。分別扶持到農村貧困殘疾人和扶貧基地點上。建立扶貧基地3個,其中:以殘疾人楊裕宗為代表的養殖基地,養豬年出欄商品豬500多頭,養魚60畝(水面積)、養獺兔1000多隻,還搞山地開發水果,生態種養,帶動6名本地殘疾人致富,縣服務社扶持2.5萬元;以殘疾人李建新為代表的新開發養田鯉魚、羅飛魚20畝(水面)、養雞2萬多隻、鴨2000多隻,還有加工飼料等配套項目,帶領6名殘疾人脫貧致富,縣服務社給予扶持1.85萬元;以黃衛亮殘疾人為代表的養甲魚、養豬基地項目,帶領5名殘疾人脫貧致富。通過基地養殖業的開發扶貧,農村一些殘疾人也紛紛開始搞個體家庭種養業達到脫貧致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