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最佳化學校管理

以人為本,最佳化學校管理

博羅縣華僑中學

時下,不少校長為了把學校做強做大做優,大多把希望寄托在建造豪華的“標誌性”大樓和購置先進設備上,如2005年第一期的《雜文選刊》上有一篇《沒有大愛,何來大學》的文章,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許多學校只熱衷建大樓而忽視了對師生的人性化關愛;另外,據《揚子晚報》報導,廣州市不少中學都在每個教室的後面安裝攝像頭,有的還建有校園閉路電視網,認為這樣就能隨時觀察到學生和老師在教室內的一舉一動,從而使學校教學秩序井然。但事與願違,面對攝像頭,老師和學生如坐針氈,心理壓力很大,試問這樣老師能教好學,學生能上好課嗎?所以我認為這種管理方式忽視了對教師和學生的人文關懷,實際上是忽視了作為主體的人的存在。

老師和學生是充滿靈感、有血有肉的人,本人認為應更多地從思想上入手,加強對老師和學生的管理,創設寬鬆、和諧、團結的人際環境來促進教師更主動、積極地做好工作,促進學生更主動、自覺地去完成學習任務。而學校的內部管理機制的最佳化,關鍵在於張揚管理人性,讓教師安心、舒心、熱心、盡心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所以我認為一個學校要做強做大做優,不在於你的規模有多大,你的設備有多先進,關鍵還在於要以人為核心,最佳化學校的管理。

1、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

在台灣有這么一所學校,學生年齡在15-18之間,學校沒有工人,沒有保衛,沒有大師傅,一切的必要工種都由學生自己去做。學校實行學長制,三年級學生帶一年級學生。全校集合只需3分鐘。學生見到老師七米外要敬禮。學生沒有寒暑假作業,沒有一個考不上大學的。這就是台灣享譽30年的以道德教育為本的忠信高級工商學校。在台灣的各大報紙招聘廣告上,經常出現"只招忠信畢業生"的字樣。忠信高級工商學校就是以人為核心來最佳化學校管理的。

其實,任何學校管理的核心都是人,教師們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有各種需要,渴望自身價值的實現――這些正是作為生命體的人的主要特性。學校管理要正視這特性,在注重管理的科學化、有序化的同時,確立生命意識,關注生命,以教師的發展為本,樹立人本主義的現代教育管理理念,進行民主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能做事,事事能做好;人人兢兢業業做事、事事認認真真做好;人人高興愉快和諧做事,事事高質高效低耗完成。要達到這一目標,就要靠以人為本,以人為核心的文化管理和人的極強的事業心來實現。要做到愛護人、關心人、尊重人、善用人、培養人、滿足人在物質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培養集體精神和合作意識,建立合諧的人際關係,創造良好優越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充分體現出每個人的人生價值。這樣的管理就是最最佳化的管理。

2、完善各種制度,用合理的制度來制約人,引導人,激勵人建立科學的評價制度。做好“五定”工作。即:定崗、定員、定人、定工作量和定工作崗位職責。要進行充分的調查分析,精減機構和精編人員,減少管理層次、杜絕因人設崗;合理設定管理、教學、服務三大類型崗位的相對比例;根據崗位性質和人的思想覺悟、能力高低、性格特點等擇優上崗,做到知人善用、揚長避短、人盡其才;工作數量達到滿負荷,工作質量要高標準;崗位職責要具體且易操作和檢查。其次要認真落實“五制”,即落實校長負責制、教職工聘任制、工作目標責任制、工作質量考核制和結構工資制。另外,還要建立規範的用人制度。有了合理的制度還要有正確執行制度的幹部。用什麼樣的幹部就是樹什麼樣的旗幟。學校要建立科學的選人、用人、監督、評價等管理制度,實行嚴格的管理程式。學校的腐敗,特別是用人的腐敗必然導致學校教育的失敗。選用幹部要有嚴格的程式,避免腐敗因素攙雜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