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法守法,構築預防違紀、違法犯罪的思想防線

務請同學們記住:玩火者必自焚,害人者必害己。一個不走正道的人,一個妄想通過一些邪惡手段建立自己地位謀取私利的人,他也許能夠在某個時候某個地方有很強的勢力,獨霸一方,為害社會。但是,他不可能永遠猖狂,在正義強大的國家機器面前,他簡直是個跳梁小丑。任何一個作惡多端的人最終都逃脫不了應有的懲罰。

2、違紀、違法與犯罪三者的區別:

(1)危害的程度不同:

違紀行為:危害本人、危害他人、危害班集體、危害學校。如:亂丟亂拋廢紙雜物,隨地吐痰;課間大吵大鬧,追逐奔跑,上課、集會時講話等行為,破壞環境,污染環境,影響自己和他人學習、生活、休息。再如:給他人起綽號,辱罵他人,造成他人精神、名譽受傷害。

違法、犯罪行為:不僅危害自己、他人,而且危害社會。而犯罪是一種情節特別嚴重、對社會危害性特別嚴重的行為。

(2)處理的方式不同:

1違紀行為行為:有學校政教處按照校紀校規的有關規定處理,處理等第有:批評、警告、嚴重警告、記過、記大過、留校察看、開除學籍等七種。

2違法、犯罪行為:有公安局、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司法局等國家政法機關依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理。

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行為,受處罰的種類有:警告、罰款、行政拘留、吊銷公安機關發放的許可證。

犯罪行為要受刑罰的處罰。刑罰的種類分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的種類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的種類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

年滿十六周歲的中國公民,觸犯刑法,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雖然是未成年人,但犯有以下八種罪行的,應當負刑事責任,進行刑罰處罰: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q####j、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

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工讀學校和少管所就是對不滿十六周歲的違法犯罪青少年進行收容教養的場所。

案例三:高三有一個同學。平時自由散漫,對自身要求不嚴,不尊重老師和同學,不肯接受老師和同學的批評和建議,常常和老師頂嘴。一天,該同學在課上用手機給別人發信息。(學校規定:不準把手機帶進學校,更不準在課上玩電子產品等。這是違紀行為。)班主任看到該同學在拿手機發信息,於是就叫他站出來,並要收繳他的手機。這是,該同學惱羞成怒,竟然動手朝著班主任的臉上就打,班主任沒有防範,被打得眼睛發漲,鼻孔出血。事後,該學生知道自己的行為要受到學校的嚴肅處理,立即打電話給他的父親,謊稱自己在學校里被老師打了,要父親來學校為他報復。他父親正好在和幾個人酗酒,幾近醉酒狀態,接到兒子的電話後,沒加分析,信以為真,頭腦一發熱,立即趕到學校,衝到學校辦公室,還沒有聽從老師的解釋,就破口罵人,惡語相加,並和自己的兒子一起,欲對過來勸導的其他老師大打出手(很顯然,這位同學和他的父親的行為嚴重違反了國家的法律法規。)所以,學校馬上報警,父子倆人被公安人員控制,並被警車帶到派出所處理,阻止了一起嚴重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事件發生。由於這位同學的行為嚴重違反校紀校規、法律法規,學校看其父親有悔改的表現,並從挽救該學生的角度出發,放他一條生路,沒有提出追究該父子倆的法律責任,對動手打人的學生作出了開除學籍的處理。

該同學被學校開除後不久,沒有吸取教訓,不肯懸崖勒馬,到附近一所中學去尋釁滋事,又動手打人,結果被學校老師和同學當場抓住,扭送當地派出所。

3、違紀、違法與犯罪三者的聯繫:

三者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僅是一念之差,半步之遙。違紀違法犯罪三者之間是一種漸變的過程,隨著數量、情節、危害程度的變化,三者之間也隨之轉換。

案例四:前幾年有個初三的男同學,在國小和初一讀書時,在班級里以及村上就有小偷小摸的不良習慣,看到別人的文具用品,只要是自己沒有的或者自己喜歡的,在乘人不注意的時候,總是順手牽羊,隨便把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次數多了,膽子也越來越大,初二時該同學把學校樓梯上的銅條拉下來,把別人腳踏車上的零件拆下來去買錢。到初三時,該同學和另外幾個同學,半夜裡不睡覺,翻越常發集團的圍牆,把廠里用於製造柴油機的銅條偷出來,被廠里保全人員當場抓獲,扭送派出所。

1數量變化:侵占其他同學的文具用品是違紀,但是,這樣的違紀行為重複十次,就會轉化成為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