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教研活動交流會發言稿

在這裡我想說說如何對待別人東西的問題。課件可以拷貝、論文可以學習、思路可以參考、作品可以借用,但關鍵在於“本土化”的改造,拿來主義沒有錯,關鍵看您怎么用。一個很好的課件,十個人講都不一樣,也不可能一樣。所以,千萬別偷懶,教學上沒有捷徑。學習別人的長處,避免別人的錯誤,納入自身體系,“刮骨療毒”之後或能成為自己的東西。課件是手段,不是決定課好不好的關鍵。教師才是決定因素。我們要學的是如何設計教學環節,環節是如何銜接的。我們要學根上的東西。學得多了,自然豐滿。

做學生還包括讀書,顏如玉和黃金屋不都在書里嗎!遺憾的是自己總也靜不下來讀書,我讀書還不如女兒多。屬於典型的實用讀書,需要什麼就讀什麼。集中讀書,XX年為了寫教育碩士論文讀了幾乎十年該讀的書,作用太大了,直到今天還受用。讀別人推薦的書,前沿的研究該知道還是要了解的。這幾年還有一個深刻地感覺:學無止境。學課改,學信息技術,學微視頻,學翻轉課堂,學大數據,學腦科學,學海爾等等不斷有新的研究影響著教育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交流與讀書。總之,了解人,讀了書,言之有物,思之深切,說話就有力量。學徒也終將成為師傅。這也是海納百川的道理,大海的遼闊一定來自於涓涓細流的優美。

三、善於反思,勤於記錄

凡事都問個為什麼,凡事都想得多一點。養成一種自我反思的品質。反思並不一定就是糾錯,也可以是成功的心得和成果的體現。教學反思、課後記、工作小結、聽課記錄、評課發言都可以是反思。前不久咱們魏老師主持編寫的《嘉言善行-青島中國小美術教育故事》其實就是建立在老師們教育教學反思基礎上的成果體現。反思往往更典型、更生動、更具體。因為它來自一線,來自我們每一名教師的教學積累,它體現著我們的教育智慧,折射出我們的教育思想。當然做教科研更是一種高級的反思活動,課堂教學、課程規劃與教科研要相輔相成,能夠參與或親自主持一項課題研究,真真正正的做一次課題研究,撰寫課題報告,那您的收穫將會很大,論文就是小兒科了。

我是工作第一年就寫了論文,同時參加了紀仁盛老師主持的省級課題研究,XX年就參與編寫教材,XX年開建部落格。這些都堅持到現在。

做一個勤于思考的人,及時的落到筆尖形成文字。想一遍,再寫一遍,至少是兩遍反思。這會讓我們不斷前進。這節課設計的好不好?提出的問題學生反應如何?為什麼學生不喜歡我的課?為什麼上美術課學生做其他事情?為什麼同樣的內容我就講的不生動?為什麼蘇老師能夠成為齊魯名師?為什麼劉德明老師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為什麼鞏老師評上了省教學能手?為什麼項老師如此優秀?我的思考是什麼?如果我做會是怎樣?我做的效果如何?魏老師的發言讓我學到什麼?臧老師的做事為什麼那么周到?尚老師的課給我什麼啟發?這些都記下來寫個反思,既有別人的更有自己的思考。積少成多。勤於反思是成為一名優秀教師,名師的必備條件。反思的目的在於清楚自己的位置,前後左右都是什麼情況。“能夠慢慢培養的不是愛情,而是習慣。”如果反思成為習慣,我說你就一定是一位發展的教師,當自我糾錯成為常態的時候,我們就是一名反思性教師,這是成為專家型教師的必備條件。

四、追求法道、精緻和高端

“法道”是遵循規律,這樣你就不會犯原則性錯誤。課堂教學最重要的是邏輯。導課、新授、演示、練習、評價、提升要擰成一股繩,一節課是一個小系統,這個系統指向教學目標,學生要到哪裡?如何到達那裡?哪種方式最適合到那裡?如何判斷學生已經到達那裡?到了之後學生還會有什麼額外的收穫?把這幾個問題搞清楚了,您的課就是系統的,就是有邏輯的,那么您的美術課就一定有魅力。因為它發揮了美術學科本位功能,發揮了美術對學生創新思維品質培養的重要支撐。是審美吸引了學生的興趣。這種教學也肯定不是徒有其表,譁眾取寵的表演課,而是有深度、有內涵的,也只有美術教師才能上出來的好課。我想這也是美術課程改革的真正回顧。精緻是追求細節的完美,是一種做事的風格。喜歡美的事物,強調過程的流暢,追求美好結果。我們經常討論什麼樣的課是一節好課。我想不外乎三個方面:教師上的舒暢,學生學的歡暢,環節進行流暢。三個方面在邏輯基礎上構成一個系統。學科知識要根據小初高不同學生群體進行校本化改造,學科邏輯和認知邏輯結合點找的越精準,決定著整堂課的起點與終點。教學的精緻就在系統視野下的,導課方式,提問藝術,技能演示,布置作業,評價引導、語言穿插等環節的一體化設計。用思維導圖進行備課,可以幫助我們梳理教學邏輯和系統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