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教研活動交流會發言稿

教學語言是課堂教學的潤滑劑。您能把死的說活了,把歪的說正了。教師的嘴皮子功夫絕對是一把利刃。我們習慣上會認為:男教師、理科教師、音體美教師在教學語言上是弱項。我不太同意這樣的觀點。學科差異應體現在風格上,而不應該是我們上不好課的藉口。您的語言可以簡潔有力,可以優美華麗,點撥升華,可以化腐朽為神奇,該說的必須要說。語言的魅力就在於穿針引線,讓邏輯更清楚,讓系統更流暢,讓目標能升華。這也是在課堂教學中最能體現教師魅力要素之一。我曾經給很多新教師建議:堅持寫教學詳案,把該說的話寫下來,反覆咀嚼並練習,直到滿意為止。課後再反思語言的得與失。多聽課,尤其是聽語文教師的課,關注人家是如何提問,學生回答後又是如何點撥的。很多人擔心翻轉課堂下的教師會無所適從。顯然不是。翻轉課堂對教師的要求只會越來越高,教學難度也會越來越大。“生學為本、合作內化、師教為要、點撥升華”,哪一環節不需要教師站在系統的高度去精心準備。我們的課堂無論怎么顛覆,教師的教仍然是最核心的,最要命的,也是無法取代的,課堂的升華也必然是通過教師的“四兩”來撥動“千斤”。

這就是教學的精緻,也是優秀的課堂。教學邏輯是心臟、教學系統是骨架,教師語言是皮毛。微觀的課堂,中觀的教學,巨觀的課程都應該是系統。一門課程,18節課。從課程審視一節課,從一節課看一門課程。

五、凡事有備無患,不打無把握的仗

還清楚地記得我第一年進二中,準備的第一節課。從7月中旬一直準備到9月上課,整整兩本備課本摘抄的密密麻麻。只要是能查到的關於第一節課出現的作品的解釋,盡最大的努力全查到。關於蒙娜麗莎的各種版本的說法儘量全掌握。還記得我要代表教研組在學校大會上發言,為了三分鐘準備了三天,對著鏡子掐著表,練習了不知道多少遍。語言囉嗦嗎?時間超了嗎?這句話這樣說好不好?參加優質課比賽,備好課認識的老師指教了個遍,每聽一次意見就重新修改自己的教學設計,那種日子真是煎熬。孔新苗教授曾經用:凡事都是有備而來,這句話來鼓勵我。我想說,做事情也罷,教學也好,都應該全力以赴,最起碼要達到自己能力能夠做到的最好。態度比能力更重要。我做到最好了嗎?常問問自己,我準備充分了嗎?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個功你要是偷懶,自信也就無從談起。沒有自信怎么辦?就是靠勤能補拙,笨鳥先飛來勉勵自己,打磨自己。天上掉餡餅你要先張開嘴才行。細節決定成敗是西點軍校的校訓,細節就在繁瑣的看似微不足道的東西上。我們總喜歡羨慕嫉妒恨那些成功的人,他們在某一領域取得了成功,可是我們是否注意到他們背後的付出和辛苦。任何工作和職業,但凡有些成績或成功,尤其是草根們,必然有著勤奮、努力和拼搏進取。我不相信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即便真是餡餅掉下來你接不住,說不定還被砸傷。

六、被推著的感覺真好,學會借力

多做幕後工作沒什麼不好,我的想法是盯著前面的目標,跟著比你厲害的學習。先做、多做一名副手。前面的人既是你的奮鬥目標,也是監督、提醒自己的人。做好別人交給你的工作,這是一種信任,從而強大自己的執行力。大家不要以為什麼事情都不找你做就是好事。這可能是一個惡性循環。開車時瞬間提速會產生一種極強的推背感。這種被推著的感覺讓我們既要學會埋頭幹活,又要抬頭盯著遠方。善於借力,不要不可一世,以為自己有什麼了不起,這個世界誰用不著誰啊!年輕教師缺點低調,多噹噹學生,多學習,多聽聽別人的意見。韜光養晦,先做一條靈動的溪流,慢慢滋養自己,磨練自己。

制定目標,謙虛學習,精心準備,及時反思,學會借力。

因為不甘心所以要堅持,

因為習慣了所以還在前行,

因為努力了所以不曾後悔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