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報告會校長講話稿

我感覺,我們xx學院的學生在第二課堂的潛能更大,能力更強,所以不僅要用好學校為你們安排好的第一課堂,還應該主動積極的參加到第二課堂中來,這對同學們來說有特殊意義。這些第二課堂,可以是學校或老師組織的,也可以是同學們自己創建的,第二課堂的空間和潛力非常大。

2.常去兩個地方:圖書館和體育場

一是常去圖書館博覽群書。同學們不僅要學會在教室里接受知識,還要學會到圖書館去尋找知識,自己去找、自己去學,鍛鍊自己的自學能力,也就是自己找食吃的能力。我國和西方已開發國家教學上的一個主要差別是他們課堂上沒有我們講得細,但是留給學生自己查閱和研究的內容很多,學生必須課後到圖書館去查閱大量的資料,邊查閱邊研究,所以他們的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明顯比我們強。

二是常去體育場鍛鍊身體。大學生的體育,重在兩條,第一是養成鍛鍊的好習慣。你可以早上去鍛鍊,也可以晚上去鍛鍊,但是不可以不鍛鍊,年輕人最忌諱沒有個好習慣。我校的體育課實行的是選項制,學生可以憑自己的興趣選擇體育項目。無論什麼項目對健康都起作用,效果好不好不取決於選擇什麼項目,而是取決於堅持得好不好,所以好習慣很重要。第二是培育自己的體育精神。在體育活動中要有這種自覺意識,例如競爭拼搏精神,團結合作精神,吃苦耐勞精神,堅持不懈精神以及堅強的意志品質。有了這些精神,就不僅是一個健康的人,而且是一個堅強的人、一個強大的人,一個在將來的市場競爭中具有很強競爭力的人。

3.用好兩個工具:手機和計算機

手機和計算機已經不可阻擋地進入我們的生活中,甚至在改變著我們每個人的學習和生活方式。在當今不會用手機和計算機就是新的文盲。在這方面青年學生有優勢,學得快、用得“油”。但關鍵是怎么用。這兩“機”都和網路相連,網上的信息太多,網上娛樂方式也太多,這就有了如何選擇和把握的問題。事實上,有很多同學把計算機練得很油,用得很好,成為自己的一大技能,成為就業競聘時的一張王牌。我們考察一下很多it業的創業者就會發現,不論他們所學的專業是不是計算機,就是靠當初對計算機如醉如痴的興趣和愛好而鑽研進去,創出成果,成就了一番大業。

另一方面每個學校每屆學生中都有因為迷戀了網上遊戲,白天晚上泡在網咖里,荒廢了學業,考試門門掛科而被勒令退學,斷送了自己的學業和前程。現在的手機都能上網了,這為人們查閱信息提高了極大的方便,但是這就更應該把握好,如果過分使用也會適得其反,反而誤事。一些同學在課堂上也在玩兒手機,這時手機在你手裡就成了罪過。還有,過多地泡在網路里,把自己陷在虛擬世界裡,疏遠了現實生活,淡化了與同學、與集體、與現實活動的接觸,人的思想感情就會淡漠,正常的生活能力和社會能力就會弱化,時間長了人就會變異,這是應該防止的。

4. 選擇兩種模式:複合型人才模式和“合格+特長”人才模式

在人才模式上,應該有自己的設計和選擇,並且按所選擇的模式學習與成長。一是選擇“複合型”的模式,按照“不可一業不專,不可只專一業”的理念,在學好自己專業的基礎上,擴展自己的知識面,例如學機械的,懂一點兒電;學電的,懂一點兒機械;學工的,懂一點兒經濟和管理,這是將來工作的需要。對於文科的同學,更應該按“複合型”的模式,擴展知識領域,或者選擇副修,或者攻讀二學位,以便畢業後能夠順利就業。

二是選擇“合格+特長”的模式,即按照“因材施教、揚長保底”的理念,在基本方面都合格的基礎上,突出自己的愛好和優勢,發展個性,向自己最有靈感,最有興趣的領域進軍,培養自己的長項。在市場競爭中往往是靠自己的長項取勝的。

“複合型”的模式與“合格+特長”的模式,並不矛盾,可以兼顧。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樣化的,每個學生的個性與追求也是不盡相同的,所以人才模式應該是多樣化的,不限於這兩種,只是這兩種模式的適應面要寬一些。每個學生都應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模式,做最好的自己,而不必刻意地模仿他人。

5.訓練兩類能力:專業能力和特徵能力

專業能力是將來從事你所學的專業領域而需要的能力,這是將來的職業需要。例如電類專業的同學需要有設計能力、製作能力、調試能力、維修能力、軟體編程能力,文科專業的同學需要有寫作能力、評價能力、表達能力、交流以及相應的組織能力。這些能力主要通過專業課程的學習與實驗、實習,學科競賽,課外專業實踐活動以及有關的社團活動,在實踐中鍛鍊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