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報告會校長講話稿

我國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都在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中國夢是世界的,是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更是每一個青年學生的。青年學生處於血氣方剛的時期,對未來充滿著憧憬。只要樹立了遠大的理想,確立了明確的目標,制定了相應的規劃,就容易產生動力和激情,激勵自己為實現既定的理想和目標而不懈的努力奮鬥。

《易經》中有兩卦,第一卦乾卦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是說人要像天體那樣,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以這樣的態度來要求自己;第二卦坤卦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是說人要像大地那樣,以寬厚包容的態度來對待別人,以勇於擔當的態度來承載事務,以這樣的態度來處人、做事。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應該成為當代大學生自立自強的座右銘

10.實施兩成工程:成人與成才

學校育人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塑造人格,養成良好素質,引導學生如何做人,二是傳授知識,鍛鍊能力,培養學生如何做事,前者是成人的教育,後者是成才的教育。成人與成才的教育都是為將來的成功打下必要的基礎。成人與成才應統一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然而兩者相比,應該是成人先於成才、重於成才。

“成人”重在內化與養成,體現做人的道理。讀書明理,能自覺地用這些道理來規範自己的行為,把這些道理內化為自身的素質,養成良好的做人習慣和為人處世的態度。成人需要學會辨別和選擇,能夠知道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成人需要具備幾種基本能力:基本的生活能力、基本的辨別能力、基本的自我選擇能力和管理自己的能力,能夠自律。

成人的過程就是形成自己優良素質的過程。由於素質是養成的,所以我們提出大力開展以提高素質為主要目標的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就是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養成應有的高素質、養成做人的好習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倡導生活即教育;《三國志》中借劉備的嘴說出一句名言佳句: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開展養成教育,就是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從身邊做起。要體現三個不能等:學校抓養成教育不能等,教師(包括輔導員、班導師及其他專任教師)做養成教育不能等,學生自我養成不能等,引導廣大同學明是非、知榮辱、重品行。大學生自我養成,應從此時、此地、此身做起。此時就是從現在做起。認識到素質養成對自己的重要性,不要等,不要拖,從現在就開始自覺地做。養成是一個過程,需要時間的積累和習慣的積累,大學生活就這么幾年,要讓每一天都在自覺的狀態下度過。此地,就是從現在的崗位和事情做起,從課堂、實驗室、考場、食堂、宿舍、運動場和校園內的各種活動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此身,就是從自己做起。素質養成是自己的事,是在修煉、淨化、提高自己,不必攀比別人。

下面給大家講兩個故事。

故事之一:大學生應聘的故事。一個一般院校的學生和多個名牌大學的學生一起去應聘,多人爭一個崗位,最後企業高管錄取了這個一般院校的學生。名牌大學的學生不服氣就去問高管,高管回答:這個學生有三點比你們表現好。第一,他穿著整潔,舉止文雅,回答問題不卑不亢;第二,看到進來一個腿有殘疾的學生他最先主動讓座;第三,我在你們進來的過道上放倒了一把笤帚,只有他彎腰撿了起來。基於這三點,我認為他的綜合素質最好,所以就錄取了他。(這就是素質!)

故事之二:吃早飯發生的故事。一天,我和我愛人到學校吃早餐,一位同學沒帶飯卡,視窗又不收現金,我愛人就順便替這位同學刷了飯卡,幾塊錢的事,我們沒當回事,更沒想要什麼回報。但是這位同學的表現卻使我久久不能平靜。他既沒有說聲感謝,也沒有點頭示意,就當刷自己的飯卡一樣毫無表情的端著飯走了。這一幕引起了我心中的震撼和感慨:這就是我們培養的學生嗎?這樣的學生,再多學多少課程,再多打多少分也彌補不了這種基本素質的欠缺!當時我就閃出了一個念頭,我們需要開展養成教育,使xx學院的學生在校四年都能養成良好的素質,讓早餐中的這種現象永遠消失!

希望同學們實現五個養成,造就五個力:養成好品德,形成人格魅力;養成好性格,具有內生力;養成好習慣,生成自然力;養成好思路,擁有思維能力;養成好方法,具備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