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縣相對後進村整頓轉化工作動員會講話

一是抓班子,提素質。加強村級班子建設,是相對後進村整頓轉化的關鍵。要把村級班子建設作為整頓轉化工作的首要任務,按照先換思想再換人、不換思想就換人的原則,堅持教育培訓先行,深入開展理想信念、黨性觀念和黨的優良傳統教育,切實加強對現代農業、市場經濟、實用技術以及依法辦事、民主管理、服務民眾等方面知識技能的培訓,使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幹部能力素質得到普遍提升,從而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對班子不健全的,積極物色人選,加強培養,儘快配齊班子;對班子成員不團結的,通過談心談話、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等方式加強思想溝通,化解矛盾,增進團結;對教育培訓效果不明顯,工作沒有起色的村班子,要果斷採取組織手段進行調整。我們這次選派年輕後備幹部到後進村任副書記,目的就在於儘快幫助改善部分相對後進村班子軟弱渙散狀態,儘快助提一下這些村級組織的整體戰鬥力。各鄉鎮黨委也要進一步拓寬選人視野,採取“派、調、引、選、培”五管齊下的辦法,多層面、多渠道選拔後進村幹部,注重從農村致富能手、退伍軍人、外出務工返鄉農民中選拔村幹部,選優配強村級班子。要在適當時機組織部分後進村幹部到先進地區考察學習,讓他們長知識、提能力、開眼界,堅定帶領民眾改變貧窮落後面貌的信心。要實行後進村黨組織書記調整備案制度,縣委組織部直接掌握村黨組織書記任免情況。要強化監督管理,積極推行契約管理、“雙向承諾”、“雙述雙評”等辦法,進一步健全村班子任期目標責任制、年度創業承諾制和年度績效考核制度,全面掌握、準確評價村班子作用發揮情況及村幹部履職情況,並嚴格兌現獎懲。要完善激勵保障措施,有效調動和激發村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

二是抓隊伍,強基礎。要把相對後進村黨員隊伍建設作為整頓轉化的基礎工作來抓,圍繞實施發展農民產業帶頭人黨員和35歲以下青年農民黨員“523”規劃,進一步最佳化黨員隊伍結構,增強農民黨員隊伍的生機和活力。要根據後進村實際,著眼於打造高素質的黨員隊伍,大力實施“雙培”計畫,提高黨員“雙帶”能力,打造“能人型”黨員隊伍,採取結對幫帶、定向培養等途徑,真正把農村社會的“精英”吸收到黨內來。要充分發揮黨員遠程教育頻道、鄉鎮黨校、廣播站和村級電教點的作用,採取專題培訓、考察學習等措

施,全面提高農民黨員的素質和能力,使其率先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民,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先鋒和模範。要結合“能力提升”工程的實施和農村區域性黨建的推行,通過黨員承諾制、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管理、黨員示範崗、黨群共富聯合體等有效形式,不斷完善後進村農民黨員作用發揮機制,使之成為整頓轉化工作的主力軍。

三是抓產業,促增收。經濟發展慢、民眾收入低是相對後進村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同時,經濟上不去,也是後進村落後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些村連自身保運轉都很困難,更談不上為農民致富奔小康提供資金、物質上的幫助,民眾對村級組織和村幹部就會缺乏認同感,村班子凝聚力就不強。因此,整頓轉化工作中,必須把加快後進村經濟發展作為一項硬任務,千方百計抓產業、上項目,增加農民收入。針對多數後進村思路不清、方向不明、發展無門的問題,要幫助後進村在理清和謀劃發展思路上下功夫、做文章,指導村班子立足當地實際,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正確分析本村的優勢與劣勢,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找準一條適合本村發展和農民民眾增收致富的好路子。要緊緊圍繞當地產業規劃和市場需求,確立產業項目,形成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產業布局。要指導和幫助後進村研究制定近期和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具體措施。在規劃制定上,既要符合上級黨委政府的統一要求,更要考慮後進村自身的自然條件、經濟基礎、社會發展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和基本特徵,體現自己的特色和比較優勢。近期計畫要與中長期規劃相銜接、相對照、相統一,一張藍圖繪到底,增強規劃、計畫體系的有效性。各幫扶單位都要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和優勢,從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管理、信息等方面提出具體幫扶措施,並逐項抓好落實,通過實實在在的措施,把後進村的經濟搞上去,把民眾的收入提上來,讓民眾切實感受到整頓轉化帶來的實惠。

四是抓建制,促規範。從相對後進村的實際情況看,有章不循、財務不清、辦事不公不僅僅是個別現象,有的還比較嚴重,民眾意見很大。因此,在整頓轉化過程中,要以決策有程式、參與有秩序、理事有章法、監督有成效為目標,著力完善議事決策機制、執行落實機制和監督評議機制,不斷發展和完善黨領導下的村級民主自治機制,推動村級組織的領導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轉變,要全面推行“四議三公開兩報告”工作法,完善議事決策機制。大力推行契約化管理模式,完善執行落實機制。要不斷健全完善以村務公開、財務監督、民眾評議為主要內容的民主監督機制,落實民眾對村務事前、事中、事後的評議監督權,發揮民眾的主體監督力量和作用。要進一步規範後進村的村務、財務、黨務“三公開”,明確公開的內容、形式、程式和時限。通過規矩的制定和執行,努力做到用制度管人、管權、管事、管錢,不斷推進後進村村級事務管理的科學化、民主化、規範化。要切實提高后進村幹部依法管理、依法辦事、依法治村的水平,增強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真正把民眾的利益放在首位,確保民眾反映的問題有人解決、民眾的困難有人過問、民眾的疾苦有人關心。與此同時,要進一步提高廣大民眾的法律意識,教育引導他們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利益訴求、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為後進村和諧穩定發展創造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