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政法隊伍紀律作風整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明確整頓的目的和內容

明確整頓的目的,是搞好這次整頓的前提和基礎。我們就是要通過整頓,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純潔隊伍,保護隊伍,增強法治觀念,規範執法行為,提高隊伍素質,重塑隊伍形象,促進政法工作。需要指出的是,這次整頓的出發點,不是要瞄準誰,要整誰,要整倒誰,而是在我們內部積極主動自我消化矛盾,愛護和保護我們的幹警;是要解決認識問題、是非問題,解決今後不再犯的問題;是要按照"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先禮後兵、先寬後嚴的原則,清除少數害群之馬,給大家一個解脫的機會;是要劃一條線,整頓之後一切從嚴,不會作為的離崗學習,不作為的走人,胡作為、亂作為的查處。

要明確整頓內容,做到重點突出,有的放矢,確保實效。要緊緊圍繞我們提出的18個方面問題開展整頓。歸納起來,主要是四個方面:

一是整頓思想。解決好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貴任意識淡薄,法紀意識、公平正義觀念不強的問題;解決好特權思想嚴重,目無民眾、態度蠻橫、簡單粗暴,甚至欺壓民眾的問題;解塊好貪圖享樂思想嚴重,比待遇、講排場、擺闊氣的問題。

二是整頓組織。整頓領導班子,解決好少數政法部門班子不團結、爭權奪利、相互拆台,不堅持原則,指揮不靈、戰鬥力不強的問題;整頓領導幹部,解決好少數班子成員和庭所科室隊主要領導不稱職、不作為、失職讀職問題,特別是一些單位副職占山為王,劃地為牢,"班長"說話失靈,助手擺不正位置,班子握不住拳頭,形不成核心,事事處處推諉扯皮的問題;解塊好少數基層政法組織軟弱渙散,對隊伍教育、管理、監督流於形式,失之於軟的問題。

三是整頓作風。整頓辦案作風,重點解決不作為、亂作為,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有利的案件搶著辦、無利的案件相互推的問題;整頓辦公作風,重點解決自由散漫、警容警風不整、脫崗離崗、長期不上班、出勤不出力的問題;整頓辦事作風,重點解決辦事拖拉、工作效率低、服務質量差的問題。

四是整頓紀律,規範行為。整頓執法紀律,重點解決亂罰款、亂收費,以罰代刑、以罰代勞,違反程式辦案,越權辦案,辦人情案、關係案、金錢案,甚至徇私枉法的問題;整頓廉政紀律,重點解決以權謀私問題,查處打擊充當違法經營和黑惡勢力保護傘"的行為;整頓行業紀律,重點解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問題。同時結合整頓,進一步搞好建章立制,從制度上、程式上明確職責,規範行為,使大家明白以後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什麼能夠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是提倡允許的,什麼是禁止反對的。

三、整頓的方法、步驟和措施

這次整頓從現在開始,為期五個月左右,分四個階段進行。XX年11月3日至11月12日為學習動員階段,共10天;XX年11月13日至XX年2月12日為自查自糾階段,共3個月;XX年2月22日至3月16日為建章立制階段,共20天;XX年3月]7日至4月16日為集中調查處理階段,暫定1個月,根據情況可適當廷長。今後調查處理要轉為政法系統的一項常規性工作。這次整頓活動每個階段的任務和要求,市委政法委制定的《實施方案》已作出了明確具體的規定,要認真落實。就各個階段的工作,我再強調以下幾點:

第一,關於學習問題。學習問題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經常講,經常強調,經常檢查,但常常是流於形式,走了過場,沒有真正人腦入心,沒有用來指導實踐。我們一些同志不是沒學習,不是不知道,不懂得道理,而是雜念太重,邪心大大,一意孤行,明知故犯。所以我們要高度重視學習的針對性、實效性。要加強對學習活動的組織和安排,落實學習內容,嚴明學習紀律,深入開展討論。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注重掌握精神實質,使學習貼近幹警的工作生活實際,真正發揮出教育人、引導人、警醒人、提高人的作用。

第二,關於自查自糾。一是要採取個人找、同志幫、設立徵求意見箱和走訪民眾等辦法,圍繞18個方面的問題,結合本部門本單位本崗位的特點,列出自查提綱,認真揭擺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自我檢查、自我教育,並人人寫出對照檢查材料,填寫對照檢查登記表;二是針對存在問題,緊密聯繫實際,以科、室、庭、處、所、隊、股等為單位,認真過一次民主生活會,領導班子也要召開民主生活會,班子成員,尤其是一把手,首先要帶頭認真檢查自己思想、紀律和作風方面的問題。每個黨員、幹警也都要認真檢查自身存在的問題,剖析原因,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三是制定整改措施,主動消化矛盾,認真解決問題。能夠馬上解決的要馬上解決,能夠儘快見效的儘快見效,一時難以解決的要說明原因,制定規劃和措施,認真加以解決。查擺問題、糾正錯誤是自查自糾的中心環節,是搞好整改的前提和基礎。各部門和所有幹警都要本著不護短、不遮醜、不怕痛的態度,認真揭擺要害問題,具體問題,實質性問題,揭擺有沒有貪贓枉法的,有沒有公權私用的,有沒有吃拿卡要的,有沒有行賄受賄的,有沒有失職讀職的,有沒有推諉扯皮的,有沒有辦過坑民眾害國家的事,有沒有辦過不公正的案子。不能是揭擺共性問題多,個性問題少;一般性問題多,重要性問題少;表面性問題多,要害性問題少;抽象性問題多,具體性問題少;單位問題多,個人問題少;常規性問題多,實質性問題少。不能避重就輕,用小問題代替大問題,用面上問題掩蓋實質性問疑,用社會上普遍性矛盾問題掩蓋本單位特殊性問題,用認識上的表面問題掩蓋具體事件的實質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