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和產品質量整頓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國發[2012]23號)和《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國務院令第503號),進一步規範市場行為,確保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營造和諧有序的消費環境,維護人民民眾身體健康,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全國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2]57號)和《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全市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方案的通知》(政辦發[2012]76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在全市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強化源頭、標本兼治、合力推進、重點打擊、全面規範”的原則,全面加強對食品等產品質量安全的有效監管,切實解決人民民眾關心的質量安全問題,保障人民民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我市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為建設和諧作出積極貢獻。

二、工作目標

通過專項整治,有效解決一批突出的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問題,進一步建立健全監管長效機制,使全民質量安全意識顯著增強,生產經營秩序逐步好轉,產品質量整體水平有所提高;遏制突發質量安全事故,減少一般質量安全事故,控制重特大食品質量安全事故;樹立產品形象,增強人民民眾消費信心,保障人民民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具體目標是:

㈠源頭產品質量明顯提高。杜絕生產、銷售和使用禁用的農藥、獸藥及含有禁藥成分的飼料和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基本杜絕甲胺磷、對硫磺、甲基對硫磺、久效磷、磷胺等五種高毒農藥的生產、銷售和使用。農藥、獸藥、飼料、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達到85%以上。

㈡生產加工秩序進一步好轉。完成100批次的產品質量監督檢查,重要工業產品和食品質量監督檢查覆蓋面達到100%,建立完善覆蓋全市的生產源頭區域監管責任制,推行重要產品和食品質量召回制度。

㈢流通監管機制日益完善。到今年年底,全市大型集貿市場、超市建立進貨台帳、索證索票制度。嚴格食品經營主體市場準入,對食品經營戶的經營資格進行全面清理,確保生產經營主體資格合法有效。指導鄉鎮、街道、社區食雜店建立食品進貨台帳制度,記錄貨物來源,食品進貨索證索票率達100%,實名登記率達100%,退市和召回率達90%以上。

㈣食品衛生監督力度不斷加大。全面推進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工作,食品衛生監督覆蓋率顯著提高。加強對學校食堂、農家樂和小型餐飲店的食品衛生監管,學校食堂建立原料進貨索證和驗票制度,嚴厲查處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無證經營的違法行為,嚴厲查處使用病死的畜(禽)肉行為和使用有毒有害物質防腐、預製各種食品等違法行為。

㈤食品質量水平和監管能力顯著提升。到今年年底,所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並加貼qs標誌。食品生產許可證換證率、年審率達到100%,轄區內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建檔率、監管率、執行標準登記率、食品添加物質備案率、企業自檢率、標準覆蓋率達到100%;基本遏止濫用防腐劑、色素等食品添加劑違法行為;消滅16類食品無營業執照、無衛生許可證、無生產許可證生產加工行為。嚴格小作坊產品監管,實行小作坊產品限區銷售。

㈥牲畜定點屠宰紮實推進。到今年年底,生豬定點屠宰廠(場)肉品上市率達到95%以上,牛羊定點屠宰全面開展。嚴肅查處屠宰、銷售病死豬肉、注水豬肉或注入其它物質等違法行為,嚴防病死、注水或注入其它物質、未經檢驗(疫)或檢驗(疫)不合格豬牛羊肉進入市場。

㈦建立特殊藥品監管網路。到今年年底,建成特殊藥品監控信息網路,實現對麻醉藥品和一類精神藥品銷售流向的實時監控;基本解決掛靠經營承包、超方式和超範圍經營藥品問題。

三、整治重點

㈠重點區域。農村和城鄉結合部,食品生產比較集中的區域,農產品比較集中的區域,制假售假屢打不絕、反覆發生的區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