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開展社會管理創新試點的實施方案

各黨支部,村民委員會,駐鄉各單位,機關各部門: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全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結合我鎮實際,現就開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xxxx”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解決和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突出問題為突破口;以加強和完善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民眾權益機制、基層社會管理服務體系、公共安全體系和思想道德建設為載體;以加強和完善鄉村規範化建設、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新經濟社會組織服務管理為重點,不斷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持社會良好秩序。

(二)基本原則。堅持“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原則,充分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支持政府及職能部門依法行政、管理社會事務,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和廣大民眾積極有序地參與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的原則,完善服務、讓民眾滿意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寓管理於服務之中,在改進服務中加強社會管理。堅持“依法辦事、發揚民主”的原則,嚴格依法辦事、依法調整社會關係和規範社會行為,使社會服務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堅持“改革創新、完善制度”的原則,把制度建設作為根本動力和基本保障,著力解決基礎性、普遍性、根本性問題,不斷推動規範化和制度化建設。堅持“統籌兼顧、民生為本”的原則,統籌推進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著力解決事關人民民眾根本利益和現實利益的問題。堅持“廣泛動員、共建共享”的原則,把社會協同、公眾參與作為基本著力點,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鼓勵和引導社會各界參與社會服務管理,動員和引導社會成員積極參與社會服務管理,努力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三)總體目標。全面夯實社會和諧穩定的思想基礎、工作基礎、法治基礎、民眾基礎和社會基礎,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服務管理體系為目標,以解決當前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薄弱環節、突出問題和工作盲區為突破口,努力構建以精細規範的社區服務管理體系和村莊社區化服務管理體系為基礎、以格線化和數位化的社會服務管理體系為手段、以廣泛參與的社會動員體系為支撐、以統籌有力的綜治維穩工作體系為保障、以全覆蓋的社會領域黨建工作體系為統領的社會服務管理“四大體系”,並在特殊人群的矯正幫教和救助救治、社會保障工作、公共安全服務管理、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五個方面實現新突破,在全縣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經濟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

二、主要內容

(一)以改善和保障民生為重點,著力加強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1、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積極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加大公共服務投入,有效發揮公共財政作用。堅持城鄉統籌,加快以農田水利、交通建設和公共服務項目建設,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最佳化行政職能配置,完善便民服務中心和村級代辦站工作制度,切實提高行政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