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旅遊品牌策劃書

背景

文化內涵很大程度上未被發掘;

客群對旅遊對象的要求日益多元化、深層化;

旅遊資源同質化嚴重,競爭對手崛起。

桂林市不僅是中國重點風景遊覽城市,又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長期是廣西、桂東北的政治、軍事中心和重要經濟都市。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桂林有了巨大的發展,美麗、古老的桂林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與生機。

桂林有奇山、秀水、異洞、美石,它們交相輝映,構成了舉世無雙的桂林山水,不可替代,古往今來,令人傾倒。然而,在很大程度上,遊客們所熟知的都只是桂林山水的自然環境資源的佳處,而對桂林山水其本身的文化內涵和依託於桂林山水的一系列的文學、藝術、宗教等方面的文化(這些將在下文詳細分析)。而另一方面,遊客對旅遊對象的要求越來越高,希望在旅遊過程當中能夠享受到更為豐富的、更深層次的東西。再者,全國旅遊業隨改革開放大流蓬勃興起,競爭對手實力日益增強。這種種因素都要求以桂林山水為主的桂林旅遊業不得不尋求長遠的發展道路。

目的

 

挖掘桂林山水的文化、歷史內涵;

將桂林山水打造成更易為現代人接受的旅遊勝地。

 

桂林山水的文化內涵極其豐富,首先要作為旅遊資源的新興部分來進行挖掘,以達到資源的更好利用。另外,應消費者的需求,也要對其文化內涵發掘。我們的最終目的就是要通過對桂林山水的文化內涵發掘,將桂林打造成更能為人們接受的旅遊勝地,並以此達到先競爭對手一步而得到長遠發展。

主體分析(介紹)

 

整體介紹

桂林山水,北起興安,南到陽朔總共100多公里。由於石灰岩地形發育,地下水潛蝕,地殼變動,以至桂林諸山皆如平地拔起,奇峰羅列,猶如玉筍、翠屏、巨象、駝峰等,形態萬千,景色秀麗。山多岩洞,洞內石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組成各種景物,奇態異狀,琳琅滿目。洞景山色,耐人玩賞。有獨秀峰、疊彩山、泭波山、象鼻山、南溪山、蘆笛岩、七星岩等名勝。灕江是桂林的主要河流,由東北向東南,與西來的陽江相匯合,流水清澈,游魚可數,像玉帶般鏇繞城區。桂林至陽朔沿江一帶、群山峭拔,綠水縈迴,青山浮水,景色清幽,構成長達百里的美麗圖畫。

除了上面說到的自然景物外,桂林山水自古為遷客騷人所讚頌,形成了其豐富而獨特的文化內涵。如韓愈的詩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藝術地描繪了桂林山水。在唐開元年間,張九齡任桂州都督,為桂林山水中的灕江寫下了第一首讚頌詩,有“奇峰岌前轉,茂樹隈中積”句。南宋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稱讚:“桂山之奇,宜為天下第一”,而他在桂林的岩洞中就有題刻11件,並創作了65首讚頌桂林山水的詩,全收在《石湖居士詩集》中。南宋嘉泰元年(1201),王正功在《桂林鹿鳴宴詩》中正式吟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千古名句。所謂人傑地靈,桂林山水豐富而獨特的文化內涵還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歷史文化名人。在隋唐時期,桂林就出現了曹鄴、曹唐、王元和翁宏等以詩聞名的人物,到清代有名臣陳繼昌、陳宏謀。近代有詞學造詣極深的王鵬運、況周頤,海內推為“臨桂詞派”(註:臨桂縣城現已規劃為桂林市西城區),與朱祖謀、鄭焯並譽為清末詞學四大家。另外還有哲學家梁漱溟,以及李天佑、馬君武、蔣翊武、李宗仁等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