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旅遊品牌策劃書

【七星岩】

又名棲霞洞、碧虛岩。原是一段地下河。岩洞雄偉深邃,玉雪晶瑩。洞內景物豐富,如石索懸錦鯉、大象卷鼻、獅於戲球、仙人曬網、海水浴金山、南天門、銀河鵲橋七星岩女蝸殿等,奇幻多姿、琳琅滿目,十分壯麗。七星岩從隋唐起成為遊覽勝地,留有題刻詩文約百件。如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曇遷題的“棲霞洞”榜書,唐顯慶四年(公元659年)俠名”玄玄棲霞之洞”題字,宋范成大的“碧虛銘”、柯夢得的“迎送神曲”、明張文熙的“第一洞天”等,都很珍貴。解放後經全面修整,鋪設道路,裝置燈光,洞口新建碧虛、棲霞兩亭,面貌一新。

【象鼻山】

又稱象山。山狀似巨象伸鼻吸水,故名。西麓有登山盤曲山道。山頂平展,北端有明代的普賢塔,遠看似寶瓶,又似一柄插在象背上的劍,故有寶瓶塔、劍柄塔之稱。山下有水月洞,是由象鼻與象身形成的圓洞,江水貫流,可過小艇。宋代薊北處士在此有《詠月夜》詩:“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據記載,洞旁有唐代雲崖軒、宋代朝陽亭,已不存。洞內外崖壁上歷代石刻五十餘件,其中多為宋人題刻。南宋詩人張孝祥的《朝陽亭詩並序》,范成大的《復水月洞銘》,陸游的《詩札》等,都極珍貴。

【雁山公園】

原名雁山別墅、西林花園。在桂林市南25公里。1869年唐子實所。建。園內山青水碧,亭台樓閣,相間錯雜,清幽別致。相思江從園裡流過,江水碧綠,兩岸桂柏蔭蓋。池塘荷花,清麗芬芳。山上山下,桂樹如林;山邊柳徑,一邊是奇石巉岩,一邊是翠蓮曲港,格外幽靜。碧幽湖的水謝,甫北兩廳,華麗輝煌,縈水繞廊。楊梅山腳有棵紅豆樹,婆婆參天,三年開花結英一次,豆色殷紅,鮮艷可愛。唐代王維詩云:“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當年的梅院,現已蓋紅繒大樓,樓前園地廣麥,各種花卉,鮮艷奪目,古松蓊鬱,相映成趣。紅豆樓、相思洞、六角亭垂釣等,都別有一番風味。

【冠岩】

明人田汝成說“大抵桂林岩洞,爽朗莫如尤隱,幽邃莫如棲霞,而寒冽寂寥,兼山水之奇者,莫如冠岩之勝。”

又名光岩。因山形好像一頂紫金冠,故以山下岩洞稱“冠岩”。為灕江名勝之一。岩分四洞,洞洞相連。外洞高大,寬敞明亮,洞頂遍布各種形態的鐘乳石。洞內有清流注入灕江。從洞內向外眺望,峰巒雲影,翠竹茂林,風帆漁筏,山光水色,詩情畫意油然而生。二三四各洞,春夏水漲,洞門淹沒,無法進去,秋冬水落,可臥筏而入。洞內有深潭沙洲,洞壁鐘乳石,形象萬千。

【虞山】

又叫舜山。山下有唐代建的虞帝廟和舜祠,祠左有宋代建的南熏亭,抗日時期均被毀。山右山後兩支溪流匯於蘆灣,附近林木蒼翠成蔭,園圃蔥綠,環境優美。相傳舜帝南巡,曾游此山,死於蒼梧,二妃殉之。因舜系有虞氏,史稱虞舜,故後人稱此山為“虞山”,並建廟塑像紀念。山壁間有唐韓雲卿撰文、韓秀實書、李陽冰篆額的,‘舜廟碑”和宋代朱熹作的“虞帝廟碑”等石刻。山西麓有韶音洞,洞前清風林木,後有淙淙潭水,交響成韻,似演奏舜帝所作的韶樂也。洞內有宋人書刻“韶音洞”三大字,張拭的《韶音洞記》、方信孺的《古相思曲》。詹體仁的題名,明包裕、周進隆、陳彬的詩,李秉綬的蘭竹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