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第三階段工作總結

根據市委辦、市府辦《市直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工作方案》和市直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認真做好市直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第三階段工作的實施意見》的精神,我局以創新和求實的態度,對查找出來的問題,逐條地、認真地抓好整改工作。

一、按照學習教育貫穿始終的要求,繼續開展各種形式的學習教育,解決全局幹部職工深層次的思想問題。

在第三階段工作中,我局採取了民主生活會、中心組學習、局領導專題講課、參加市舉辦的培訓、個人自學和觀看宣教片等多種形式,認真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錦濤總書記考察廣東重要講話及“七一”講話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省委九屆二次、三次全會和市委第九次黨代會精神,在全局上下掀起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的熱潮,並分不同層次、有針對性地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在學習中將市直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與興起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活動、“開展向鄭培民同志學習,加強和改進機關作風建設活動”結合起來,同步進行。局領導帶頭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學習胡錦濤總書記"七一"講話,緊緊抓住“與時俱進”這個關鍵,按照“兩個務必”和“五個力戒”要求,解決深層次的思想問題,戒“三浮”、破“三老”,做到“三個解放出來”,樹立強烈的為人民服務和艱苦奮鬥、謙虛謹慎的工作作風,發揚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精神。通過學習教育,使全體黨員幹部打牢“兩個務必”和艱苦奮鬥思想基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了廉潔自律、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自覺性,進一步規範了廉潔從政、依法定價批費和依法監督檢查的行為。

按照當好排頭兵的要求,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和“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個本質,繼續認真查找在作風建設上的差距,特別是通過與全國同行比較,與兄弟地區、兄弟單位比較,向標兵學習,向追兵學習,查找自身的差距,進一步振奮精神,改進不足,增強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提高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徹底打消安於現狀、得過且過、滿足於應付日常工作的思想,樹立“民眾利益無小事”的思想,進一步強化"人人都是投資環境,個個都是政府形象"的服務觀念和“局榮我榮、局辱我恥,我與物價局共榮辱”的團隊精神,把讓民眾滿意作為工作的最大追求。

二、針對查找出來的機關作風問題,舉一反三,深入排查,採取切實措施,認真整改,確保取得實效。

為找準並切實解決我局在機關作風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在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第二階段,我們敞開大門,通過多種方式廣泛徵詢和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查找問題。經徵詢並聽取各方的意見和建議,社會各界對我局機關作風建設總體評價是好的,較為滿意的。從我局開展調研、上門走訪和召開徵詢意見座談會來看,市有關職能部門、社會團體、市相關企業以及基層、民眾和服務對象反映,我局對機關作風建設工作很重視,並對我局的工作從總體上給予了肯定。對於我局的機關作風建設工作,市有關職能部門、社會團體、市相關企業以及基層、民眾和服務對象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見和建議。

在徵詢了社會各界的意見後,局黨組專門召開了會議研究布置,責成局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領導小組制定了《物價局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整改工作方案》,明確整改工作的內容、措施、時間表和責任人。對我局機關作風建設上得到社會各界肯定的方面,局黨組要求全局上下繼續保持和發揚;對於各方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我們認真梳理,逐條進行排隊,每一條都有具體的局領導負責主抓,並將整改責任按照局內各部門的分工職責落實到具體的科室、分局。我們的具體措施是:

(一)積極推行政務公開,加強價格法規政策宣傳工作。

去年以來,我局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關於推行政務公開的工作部署,為方便民眾辦事和監督,運用新聞媒介、物價網站、宣傳小冊子、海報、在辦公場所張貼政務公開欄等多種形式,向社會公開我局職責範圍、價格(收費)審批項目、審批程式、審批期限、許可證申領、價格備案及其辦事指南,及時公布國家、省、市出台的價格、收費法律法規、規範性檔案和政策措施,並在我局網站設立各類價格、收費的資料庫供市民查詢,公開行政執法的法律依據、職責範圍、執法程式等,及時報導我局工作的最新動態。在我局網站開闢機關作風建設專欄和投訴舉報電子信箱,去年六月底,我局編印《市民繳費指南》三萬冊,免費派發到佛山市區內各級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街道辦、居委會、管理區等基層單位和民眾。在我局的指導和協助下,禪城、順德、三水、高明等區物價局先後大量編印、免費派發繳費指南小冊子,向民眾和企業公開現行的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行業價格和行政事業性收費的項目和標準,提高了價格和收費的透明度。

今年6月,根據省物價局、監察局召開的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在我市全面推行行政事業性收費公示制度。市、區兩級物價、監察部門認真組織落實,督促市直和各區的有關收費單位全面清理現行收費,在此基礎上做好收費公示工作。我局在對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和標準抓緊進行清理的同時,準備彙編成冊,免費派發至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並通過網站向社會公布,方便企業和民眾查閱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