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四有一責”工作總結

4、整治村莊環境,建設美麗幸福鄉村。[蓮~山 課件 ]大力開展村莊環境綜合整治,推進綠化新村建設,營造良好生活環境。以自然村為基本單位按人口總數的2‰配備專(兼)職環衛保潔員,強化“組保潔、村收集、街道轉運、區處理”體系,不斷提高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堅持開展以街道河道清淤和村莊河塘疏浚為主要內容的農村水環境整治工作,不斷改善農村水體質量。積極開展農業“無公害、綠色、有機”認證,大力推廣先進綠色生產技術,努力降低農藥化肥使用量,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充分利用新型環保技術,推廣太陽能、沼氣、秸稈氣化等綠色能源技術,進一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進一步加大路燈建設的投入,基本實現主幹道的亮化。街道已於今年2月25日召開了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推進會,下發了“六橫辦字【XX】10號”檔案,成立了以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為組長、各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村莊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大力推進村莊環境整治工作。

5、立足快速便捷,構建信息服務體系。XX年,實現通信、寬頻、有線電視的全域覆蓋,並基本實現農村有線電視網路數位化,力爭全街80%的村(社區)建成信息綜合服務平台,實現網際網路提供信息公開和互動服務。進一步推進電信網、廣電網、網際網路進村入戶,加快農村有線電視網路數位化改造,3年內農村有線電視數位化率達到100%。加大市民卡推廣力度,到XX年實現市民卡在農村地區全面覆蓋,依託市民卡為農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務。加強信息資源的整合集成,推動各種涉農信息系統資源共享,建成種類齊全、經濟實用、服務周到、手段多樣的農業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體系。按照“一處固定場所、一套信息設備、一名信息員、一套管理制度、一個長效機制”要求,加快建設村級信息綜合服務平台,提升信息服務設施和信息資源共享水平,實現信息服務自助化、常態化。推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示範套用,推進黨員幹部遠程教育平台向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黨員示範戶、黨員中心戶延伸,發展數字圖書館、網上文化館、網上劇院等,不斷豐富農民民眾精神文化生活。

6、強化基礎建設,增強社區服務功能。XX年,所有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含村委會辦公服務用房等)建築面積達到600平方米以上;到XX年,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功能更加完善,布局更加合理,服務村民更加方便。推進村級組織活動陣地規範化建設,XX年底農村社區“一委一居(村)一站一辦”達標率達70%;到XX年,“一委一居(村)一站一辦”實現全街農村社區全覆蓋。進一步加強全街村級綜合服務設施(含村委會辦公服務用房等)達標建設及服務項目管理,確保每村都有功能齊全、便捷高效的村級綜合服務站。推廣農村社區“扁平化”管理工作制度,按照“一人多崗、一專多能,分片包乾、責任到人,資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原則,規範農村社區管理服務站工作流程。著力構建街道、村(社區)兩級便民服務網路,實現農民審批辦證、小病治療、農技培訓、信息諮詢、日常購物、文化娛樂不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