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季期國小精品德育建設方案

最美孝心少年和最美勞動之星我校評選完成後,將孩子們的故事彙編成專刊,發表在我校校刊《文韻育花香》上,發給每個孩子一份,給家長閱讀,使家長從中也學到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受到廣大家長的好評。

最美鄉村教師每年的春節假期之前進行評選,側重在於愛崗敬業、積極進取、關愛學生、踏實工作、努力奉獻的高尚師德方面。最美教學之星每年暑假之前進行評選,取代原來我校一直堅持評選的“卓碩杯”優秀教師,在教育教學領域取得優異成績的教師方可獲此殊榮。學校的主體是學生,關鍵在教師,師德是教書育人的基礎,這兩項教師層面獎項的評選,有力支撐著學校教師們的無私奉獻、踏實肯乾的素養。

(三)愛國主義教育

我校各排教室之間的牆壁上,分別為祖國的位置、祖國的河山、祖國的歷史、祖國的文化、祖國的民族、祖國的發展六塊大型展板,讓孩子耳濡目染中接近祖國、了解祖國,萌發愛國情操。現在釣魚島問題、南海問題更突顯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

(五)勞動教育

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發展中的各種難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輝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必須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崇尚勞動,造福勞動者,讓全體人民進一步煥發勞動熱情、釋放創造潛能,通過勞動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我校鼓勵全體師生用勞動詮釋自己的孝心,用勞動創造自己的生活和未來。

現在的孩子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好習慣好品格當然是在磨礪中誕生的,而勞動恰恰能夠鍛鍊人的意志。愛國、創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何以體現?我校以勞動作為踐行北京精神的突破口,讓熱愛勞動成為孩子必備的習慣,讓熱愛勞動成為孩子成長的標誌。

我校將六個小花園“分田到戶,聯產承包”給二年級到六年級六個班,老師和孩子非常喜愛本班的小花園,紛紛為自己班的小花園命名,采菱歸、叢中笑、若比鄰、花滿蹊、留青花園、躬行園地,多么富有詩情畫意的名字。每年四五月間,孩子老師都忙著在自己班的小花園裡栽花種草,澆水施肥,其樂融融。去年,六年級在自己的小花園裡種了兩行西紅柿,在同學們和老師的辛勤勞作下,獲得豐收,每個同學都嘗到了自己勞動的果實。我們也受到啟發,今年為五六年級開闢了兩塊勞動基地,五一放假歸來,師生們就在自己的“責任田”里種上了西紅柿、柿子椒、蒿子菜、油麥菜、苦瓜、絲瓜、葫蘆,看到師生勞動的場景,六年級一個同學說,“臣本布衣,躬耕於荊小”。

(六)校本課程的國學教育

黨的十八大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立什麼樣的德、樹什麼樣的人,如何立德、怎樣樹人。xx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進行了全面透徹的詮釋: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範,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鑑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xx年我校開始自編國學校本課程《文韻育花香》教材,到xx年使用國學藝術研究中心的統編教材,我們始終堅持國學課程的開設,沒有一年荒廢懈怠,現在孩子們可以熟練誦讀《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聲樂啟蒙》、《論語》等國學經典。

每周五我校是國學早讀時間,孩子們在小操場列隊,誦讀經典,聲震藍天,也許孩子們對這些經典理解還只是膚淺的,但這就是一個啟蒙,國學經典本身也有這一個特性,不同年齡理解的層次各有千秋,幾歲的小兒和百歲老者都能談論國學,這就是幾千年文化的魅力。

通過校本課程的實施,通過教師組織學生誦讀、熟背經典作品,讓孩子們在一生學習、生活壓力最輕,記憶力最好的時候,以最便捷的方式,獲得中華文化的薰陶和修養,讓他們擁有熔鑄在古詩文中的中華民族的智慧、風骨、胸懷和情操,成為富有文化底蘊的新一代建設者。

國學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促進了傳統文化的傳承,在立德樹人方面的成效十分顯著,學生明禮謙恭、好學善思,如家長所言,“這所學校先教學生如何做人,孝敬長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