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課程幼兒心理學建設項目實施方案

一、建設背景與基礎

《幼兒心理學》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理論課,是學習其他專業課的基礎,是成為一名合格幼兒教師的必修課。

《幼兒心理學》主要研究幼兒期兒童(3——6、7歲)心理發生與發展變化過程及其規律,是心理學的分支學科。本課程主要闡述幼兒期兒童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各年齡階段兒童心理發展的特徵,著重介紹各年齡兒童心理的整個面貌,揭示兒童心理發展的內部矛盾及其在各個發展階段的不同表現。

長春市第七中等專業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是長春市示範專業,學校非常重視課程建設和課程開發,學校制定了以優質核心課程建設為重點,形成了“校級優質課程→校級精品課程→市級精品課程的建設思路,作為校級精品課——《幼兒心理學》的所有授課教師注重探索,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注意學生實際能力培養。在校領導的帶領下,教師在教學內容、現代化教學手段,特別是在教育方法和實驗實訓方面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制訂了完整的、科學的、可行的“教學基準”、“教學計畫”、“教學課件”試題庫建設等教學材料,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合理的課程建設規劃,為精品課程建設奠定了基礎。幼兒心理學已經建設成為市級精品課。

二、指導思想

根據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的實際情況,以“做中教、做中學”和“行為導向”教學法為指導,引導教師創新教學,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色,很好的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

精品課要具有先進的教學思想與教學理念,教學內容能充分反映學科前沿成果並不斷更新;使用特色鮮明、符合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要求、與套用型專業課程特點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擁有較完備的立體化先進教材以及較高水平的授課教師梯隊;教學條件與環境能夠達到市級精品課水平,實踐教學內容應與理論教學相配套,形成完整體系。

三、建設目標與思路

課程建設目標:

本課程力爭建設成市級精品課程,通過3年的發展,不斷建設,以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一流的教學質量、實踐性教學方法,為長春市學前教育的發展培養出適應當前學前教育發展和改革需要,既有職業道德又有創新精神;既有文化底蘊又有操作技能;既有理論基礎又有實踐能力的新型人才。

課程建設思路:

1、深化教學形式與方法改革,《幼兒心理學》課程在教學形式和方法上的改革既要充分發揮現代教學技術的作用,注重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又要體現心理學學科特點,課堂教學既傳授知識,又塑造人格,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輔導及實踐將抽象理論與生動的心理學實踐內容結合起來。

2、加強教學研究工作。針對《幼兒心理學》教學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課程組自主開展專題教學研究,通過教學研究不斷改進教學工作,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及時探討教學內容編排、教學要求的難度、教學形式、多媒體課件製作、教學網路平台使用規律、課堂教學評價方法的效度和信度等問題,積極申報和參加省級以上教學研究項目,進一步提高教學科研水平。

3、完善《幼兒心理學》音像、圖書資料庫。根據教學和科研需要,有計畫地購置和收集與心理學課程相關的反映當代幼兒心理學發展趨勢和套用前景的專業書籍、科普讀物和心理學教學光碟,建立《幼兒心理學》圖書、音像資料庫,供教師教學和科研使用。

四、建設內容

1、調整基礎理論知識和套用知識內容的比重,注重實用性強的知識。本門課程總學時64學時,其中44學時為理論課學習時間,學生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了解3-6、7歲兒童的心理發展特徵與規律;20學時為實踐學習時間,通過組織學生去幼稚園實地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師講授與學生實踐相結合,課堂與幼稚園相結合,多方面促進學生對幼兒心理的了解。

2、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組織全體學生到幼稚園進行教育見習,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具體實施方法:根據課程的進度,安排學生以分組的形式深入幼稚園進行實驗、測驗、調查、訪談、作品分析等全面了解幼兒某一年齡的某種心理品質,最終上交實驗報告。在集體去幼稚園的過程中,學生之間還可以充分交流,互為老師,促進學生對兒童心理的了解。

3、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和多媒體技術,設計教學方案,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並讓學生學會學習。在理論學習期間,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教師每節課上課前提出一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逐步提高學生自學的能力。在實踐學時,要求學生自己確定研究方向、自己確定研究思路、自己確定研究方案、自己書寫研究報告,全面鍛鍊學生的獨立動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