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林業觀光園建設項目建議書

2.1.4我國農業生態旅遊起步較晚,在20世紀90年代初,國內旅遊走向興旺發達之後開始萌發。最近三、四年,隨著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城市居民消費需求的變化,農業旅遊在全國各地逐漸升溫,成為我國旅遊產業鏈上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2.1.5農業生態旅遊項目的出現是後工業文明社會渴望已久的回歸自然的旅遊主題。熙攘的城市、忙碌的身影、林立的高樓,疏遠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緊張、煩躁壓迫著現代人的神經。於是“生態熱”、“休閒熱”成為都市人的追求與渴望。

2.1.6高效益的生態農業,為我國傳統農業的現代化提供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途徑。農業生態旅遊改變了我國傳統農業僅僅專注於土地本身的大耕作農業的單一經營思想,把發展的思路拓展到關注人一地一人和諧共存的更廣闊的背景之中。這也正好契合了長期以來農民渴望脫貧致富的願望。同時,生態農業開發項目因其農業特色,直接受到國家投資政策的傾斜優惠。城市周邊農村地帶正是基於這種地緣加血緣的優勢,吸引了大批投資者進入,並將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

2.2建設的必要性分析

2.1.1農業生態旅遊,有利於解決“三農”問題,是加快農村,農業發展,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必然要求,是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2.1.2農業生態旅遊,有利於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當前正在迅猛發展的農業旅遊,將會帶來農村第三次發展浪潮。各地實踐證明,農業旅遊具有很強的產業滲透性和互動性,可以將農村一產、二產資源轉化為新的旅遊資源,可以帶動一產,推動二產,拉動三產,進一步最佳化農村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經濟的良性發展。

2.1.3農業生態旅遊,有利於擴大就業門路,使農村富餘勞動力實現就地轉移,既不離鄉也不離上,增加農民直接收入,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2.1.4農業生態旅遊,有利於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發展農業旅遊吸引大量城市的人流、信息流、資金流,從而使農民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文明意識、經濟意識、市場意識、服務意識明顯增強。同時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從整體上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德清農村 “山水美、農家富、社會和、機制新”的目標,推進“中國和美家園”建設。

2.1.5農業生態旅遊,有利於豐富旅遊產業。農業旅遊滿足了人們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的個性化需求,具有休閒娛樂、健身療養等綜合功能。同時農業旅遊延伸了旅遊產業鏈,擴大了旅遊經濟覆蓋面,增強了旅遊業發展的後勁。

2.1.6農業生態旅遊,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開展農業旅遊能夠增加就業,滿足城鄉居民多層次的消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增進城鄉居民感情交流和信息交流,對於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縮小城鄉差別、統籌城鄉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都具重要意義,是堅定不移地實施“開放創新、接滬融杭”戰略,堅持創新融入、推進三化同步、謀求和諧跨越,全力打造轉型升級的先行區、城鄉一體的引領區、生態建設的示範區、幸福和諧的樣板區,加快建設長三角“秀美、富裕、和諧”的現代田園城市,實現德清“全面翻一番,實現新崛起”的需要。

2.3建設條件分析

2.3.1區位與交通條件

德清縣位於浙江省北部,屬杭嘉湖平原,東鄰桐鄉市,南毗餘杭市,西界湖州市安吉縣,北與湖州市郊接壤,東望上海、南接杭州、北連太湖、西枕天目山麓,處長三角腹地,是杭州都市經濟圈的重要節點縣(區)之一。地處北緯30°26~30°42,東徑119°45'~120°21'之間,東西長55.95公里,南北寬29.89公里,全縣總面積936平方公里,轄11個鄉鎮、1個開發區、151個行政村,總人口43萬。縣城所在地武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