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教師資助行動工作總結

XX年6月我畢業於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回大冶到茗山中學支教。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晃資教兩年過去了,回顧兩年來的歷程,似乎看到了我一步步成長的足跡,一切都歷歷在目。

一、圓夢,我參加了資教

大學的最後一年,我們每天都在為考研、找工作、畢業論文而奔波、迷茫。

XX年三月中旬,當我在學校的宣傳欄上看到省廳推出的“農村教師資助行動計畫”時,眼前頓時一亮,看著宣傳報上那鮮亮的標語、生動的宣傳畫,眼前便浮現出幼時在電視上看到那山區里孩子們渴求知識模樣。“當一個光榮的人民教師”——埋藏在心裡多年的夢想又被勾了出來。我要資教,去做一名教書育人的人民教師。

實現兒時的夢想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情。首先,面對的是朋友、同學、家人的不解。大學畢業,即便是在武漢找不到專業對口的好工作,但月薪一千多的工作並不難找,自己養活自己並沒有問題。其次,在廣州定居的堂哥幫我聯繫了幾個工作單位,不時打電話催我過去面試、還幫我報名參加公務員的考試。我知道,這些機會都很難得,也許很多同學都沒有這樣的條件能出去找到工作,大多數人得靠自己去拼、去闖。可是,這時的我決心已定:一定要去資教當老師,決不留下終生遺憾。

二、參加培訓,我取得了上崗資格

XX年七月初,省教育廳在湖北經濟管理學院為我們資教生舉辦了為期十天的培訓。

在此期間,省教育廳請來華中師範大學、華師附屬中學、武漢民政學院、武漢二中等院校的教授、優秀教師給我們講課。我認真學習了《基礎教育教學方法》、《教育心理學》、《教師職業道德》、《教師禮儀》、《遠程教育》等科目,並順利通過結業考核。

培訓的日子雖然不長,但是這十天使我初步了解了農村中學教育工作內容、性質和現狀。

從培訓結束到開學這段時間,我專門上網搜尋、瀏覽教育網站、名師的主頁,學習他們在教學工作方面的經驗,儘量增加知識儲備。

三、熟習環境,我的精神成長步伐

中學我非常熟悉,老師我也很了解,但從條件優越的大學到鄉村中學、從學生轉變成老師我還是一時難以適應。

茗山鄉是全國重點貧困鄉。茗山中學陳舊的教室、簡陋的辦公室、粗糙的牆面、破舊的課桌、雜草叢生的操場……處處體現出這所農村中學教學條件簡陋。學生和老師的生活條件都非常差。

記得剛剛拿到宿舍鑰匙,興匆匆打開門時,宿舍里所散發出的霉潮味頓時淹沒了我,整整三天把只有四面牆壁兩扇窗的房間用洗衣粉拖洗了四遍才去除了地上的綠色霉球,從牆壁上撕下之前那位老師用來當壁紙的報紙時,牆壁上亂爬的小毛蟲到現在想起來還讓我覺得頭皮發麻。

清理完這些之後,學校給教師宿舍提供的物質除了幾張舊課桌用來擺放自己的生活用品外就只剩下一張用兩條長椅和一張木板支撐起來的床,連窗簾都得自己去添置。

學校也沒有單獨的教師食堂,老師、學生同吃“大鍋飯”。教學樓雖是樓房,但教室里的教學用具除了課桌和講台外就是最古老的黑板,沒有城裡學校那種拉板式黑板,教室地面坑坑窪窪。更談不上有足夠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師基本上成年“吃粉筆灰”。

由於條件差,正式教師紛紛調離茗山中學,占教師總數三分之一共20名資教生承擔了大量的教學任務。

通過半年的適應,我已經與學校的老師打成一片,完全適應了這裡的教學生活條件。

可好景不長,剛剛在學校本部適應了兩個月,學校的教學樓因被鑑定為d級危樓,不得不舉校搬遷分成了三個校區。我跟初二年級的部分師生一起離開本部來到茗山鄉直屬國小。

回憶在國小的半年時間,比中學的情況更慘。畢竟是“寄人籬下”,他們學校即便是給我們提供了住宿的房間,但是卻是四人擠在不足二十平米的小屋裡,這不是大學宿舍有衣櫃有書桌,只有剛剛好的放下三張床外加幾個桌子的地盤,而房間在拐角的走廊盡頭,沒有陽光,空氣對流更是難上加難,況且我們也不希望它能空氣對流,房間的旁邊是豬圈,窗子看出去的是農村那種簡陋的廁所,冬天還好,到了夏天房間裡充斥著廁所和豬圈共同發出的臭味,只能用蚊香來驅逐,睡一晚上,身上便是說不出的叫人厭惡的怪味。而與此同時,因為兼任班主任的工作,給在外借讀的這幾個班孩子當全職保姆,一天24小時守候著他們,就怕發生一丁點安全事故。白天督促學生起床上早自習,晚上要等全體學生安睡後才能回宿舍洗漱。每天晚上往往是往床上一躺閉眼就能睡著,有床有休息的地方就是萬幸,不可能有時間有心情再去挑剔其他。現在回憶起那半年的日子,只能跟學校的老師開玩笑道,“那簡直是精神和身體的雙重磨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