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個人總結

教師個人總結 

佚 名 

XX年秋季期,是新世紀的又一學期,對於培養跨世紀人才的教師而言,這是更具歷史意義的一學期。這一學期,學校領導提出了更深意義的思考,作出了更具意義的戰略部署,我本人也緊緊圍繞和依靠了上級的精神和決定,順利地完成了本學期的各項任務。現將一期來的各項表現列舉如下: 

(教育整理m.diyifanwen.com) 

一.提高覺悟,以思想為行動指南 

一學期以來,我時時以一個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參加學校生活,收看、收聽各類新聞報導,了解時事;在工作上發揚了一貫的任勞任怨的精神,做到不計個人得失,以教為本;對待同事團結友愛,互相幫帶,並能虛心向有經驗的同志學習;對待學生則愛護有加,但決不放鬆嚴格要求。這一切行動,都源於一個思想上的目標──我要做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做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 

二.立足本職,積極完成各項任務 

XX秋, 我擔任了四年級數學課共12節。為了滿足學生“一滴水”的需要,我在認真備課、上課之餘,還儘可能地利用了大量的休息時間來自學各類知識,以提高自身素質。 

,我深知學生組織的重要性。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巧妙組織學生活動,體現學生“五自”顯得更為重要。 

藝無止境,學無止境,工作亦無止境。二十一世紀才剛剛開始,在以後的工作道路上,我一定更加加倍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 

XX年元14日 

談教學中素質的培養

在國際間綜合國力的較量日趨激烈的當今時代,“教育為本”已成為人們的共識。至於如何實施教育,我們的目光已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那么,什麼是素質教育呢?

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質為目標,面向全體學生,關心和發展學生的全面素質,立足於協調學生自身發展要求,促進學生在德、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教實踐活動。

在語文教學中 貫徹素質教育,則要明確以下問題。

一、引導觀察,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現代心理學研究認為:觀察是知覺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有目的,有計畫,有思維參與的知覺活動。觀察是思維的源泉。由於低年級學生思維形式是以具體形象為主,因此,在教學中必須讓學生對具體事物(如插圖)進行仔細觀察,結合直觀教具的演示,為其思維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

教學《刻舟示劍》,初讀課文後,我引導學生觀察插圖,領會圖意,明確課文是講一個過江人寶劍掉進江里的事出有因。啟發學生抓人物的神態、動態、語言的特點,思考以下部題: 1 、這個過江人寶劍掉進江里之後,面部表情怎樣?(一點兒也不著急) 2 、這個人在做什麼?(在船舷上刻了一個記號) 3 、這個人當時是怎么想,怎么說的? 4 、同舟人又會怎樣想,怎樣說呢?

在學生理解課文後,要進一步幫助他們明白過江人的想法、做法錯誤的原因。我在黑板上畫上波浪線表示江水,把硬紙剪成的小船掛在上面,再有硬紙剪成一把寶劍,演示寶劍從船上掉入江中的情景。讓學生在船舷上刻“記號”,再拉動紙船到“岸邊”撈劍是撈 不到的。學生在此過程中,很容易地明白了為什麼撈不到寶劍的道理。即:船移動了,船舷上的“記號”也隨船移動,但掉入江中的寶劍卻沒有跟著船移動。進而啟發學生理解其中寓意:事物發生了變化,如果再有不變的眼光來看待,那便要犯錯誤。

例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國小生在閱讀這首古詩時,教師要調動他們的形象思維,使他們看到白鷺翔空的情景,聽到黃鸝歡鳴的叫聲,甚至嗅到令人陶醉的氣息,體會到詩中動靜映襯畫面的盎然生機。只有當詩句所描繪的景象在學生頭腦中浮現出來,詩人當時的喜悅耳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才能為學生所理解。

要把學生帶入文章所描寫的情景之中,一方面靠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靠圖片、幻燈等直觀性教學手段,另一方面,要讓學生裝自己人把文章中所描述 的生活情景在頭腦中變成活生生的畫面。這種“把話變成‘畫’”的探索正是閱讀教學中形象思維的訓練。

二、啟發、培養學生的紀維能力。

國小語文教學大鋼指出: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在閱讀教學法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著的可以用來促進學生積極思維的因素,訓練其思維能力。

如教學《狐假虎威》,當學生理解到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風嚇跑百獸以後,可以提出“狐狸為什麼要走在老虎的前面?如果走在老虎的後面會出現怎樣的結果呢?這樣從正反兩方面引導學生思考認識事物,可訓練思維的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