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生寄語

有的人雖然拼盡全力考上了所謂的名牌大學,但他們似乎已經習慣了高中時代名列前茅的感覺。在大學校園裡,面對眾多實力不俗的優秀學子,他們惘然若失,甚至深感自卑,對自己的學業和前途失去了信心。

我們在這裡想說的是,勤能補拙、後來居上從來就不是一句虛話。在大學裡的生活和學習就是一個感受無知的過程。真正的聰明始於自知無知。學,然後知不足。無知並不可悲,可悲的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無知,也不知道如何擺脫無知。大學是無知狀態的衝動力,自強的精神可以推進成才之路每一步。

剛來大學的幼稚表現是正常的,如果大家都像“五道槓少年”一樣沒有童年,那人生是在是悲劇的。對現實一無所知也是正常的,但不能一直無知下去。否則這個大學就是白念了。因為大學是家庭學校過渡到社會的緩衝區、封閉區、實習期。也許你在社會上學習一天就相當於在學校里學習幾年,也許學校學裡的東西出去一點都用不上,但是請你珍惜這段時光,因為這是把學生推向社會最後一個安樂園。

讓我們來看看大哲學家蘇格拉底的“無知的智慧”吧!

凱瑞豐向德爾斐的阿波羅詢問蘇格拉底的智慧,女祭司皮提亞說,沒有人比蘇格拉底更有智慧的人了。而這是一個謎,需要蘇格拉底自己去揭開謎底。於是蘇格拉底考察了城邦中的政治家、詩人和工匠。蘇格拉底首先找到了一位政治家。政治家以知識淵博自居,和蘇格拉底侃侃而談。蘇格拉底從中看清了政治家自以為是,其實無知狂妄的本質。

蘇格拉底還不滿足,依然繼續著他的證明。他找到了一位詩人,發現詩人作詩全是出於天賦,而詩人自以為能寫幾句歪詩便目空一切。接下來,蘇格拉底又向一位工匠請教。想不到工匠竟在重蹈詩人的覆轍,因一技在手便以為無所不能,這種狂妄反而消弭了他所固有的智慧之光。蘇格拉底知道,這些人雖然在某方面知道很多,但卻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強不知以為知。於是他理解了神諭的意思:只有蘇格拉底知道,自己什麼都不知道。

然而神諭的傳達並不止於無知之知的自知之明,而是一種以無知為智慧的勇氣。蘇格拉底開創了自己獨特的否定性求知方法,並不肯定什麼是知識,而只是不斷的否定各種偽知識。被他稱之為助產術的外界激發,從而轉化為積極的內在自省。他認為,任何人只能對自己的靈魂負責。甚至連同於蘇格拉底的守護精靈並非是外在的神諭,而是一種內在的“東西”。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我們成天陶醉於自我的“長處”,自然不會有真正的自我反省。因為我們身上的很多固有的問題,而且,在一種自以為是的心態支配下,是不可能得到對自己的真正的認識的。所以,蘇格拉底提倡的“認識你自己”成了千古流傳的名言佳句。由此,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蘇格拉底會發現,那些最有成就的人們不願承認自己的無知。他們可能平時就很在意自己的名聲、地位和所謂的價值,把自己看成比別人更成功、更有地位和更有價值。所以這時候,如果有人敢向他們挑戰,就會深深地激怒他們。這也是蘇格拉底惹惱了許多當時雅典的各界名流,以至於被迫飲鴆的重要原因。因為蘇格拉底的話指出了人性的某種共性,那就是自我中心和妄自尊大的本性。如果我們不能有意識地反省和克制自己,完全可能成為這種本性的奴隸。這正是自省和認識自身的重要性所在。讓我們記住清山陰金先生所著《格言聯璧》中的一句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