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生寄語

事實上大學裡知識更新的太慢,往往一些需要與時俱進的學科還拿著十幾年前的教科書,年復一年。沒錯,大學裡學到的東西非常陳舊。而這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培養能力。因為任何一種知識寫成教材拿到課堂上來講授都是陳舊的。但有的陳舊則是基礎性、基本能力的代名詞。像是數學這樣千年經典的精華、無數前人總結出來的定理,陳舊是必然的。

經常有一些學生問:學xx有什麼用?我們應當清楚:一本教材,領悟其中創造性思想經驗和對其創造的方法感悟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共生在知識中,一個人才是有生命力的。這正是我們前文提到的思維方式問題,大家想必應該理解,思維方法、思維方式決定了一個人看問題的角度。

我們應該對課程設定心裡有數,對學分和績點制有著粗略的了解,畢竟每所大學都有其差異。學分,是用於計算學生學習量的一種計量單位,按學期計算,每門課程及實踐環節的具體學分數以專業教學計畫的規定為準。部分學校也有按學分收費的制度。

而國內大部分高校通用的績點計算方法是:績點=分數/10-5,學分績點=學分×績點=學分×(分數/10-5)

在大學中,平均學分績點指的是單科學分乘以學科的績點,然後把各科的結果加起來除以總學分得到的結果。平均學分績點可以作為學生學習能力與質量的綜合評價指標之一。能方便地與美國的gpa制掛鈎。想出國留學的中國本科生應該引以為重。

我們應該處理好必修課和選修課的關係。我們上文說到,如果你不滿意自己的專業,可以通過選修的方式來聽“你想換的專業課程”,也許你只是這山望著那山高;也許你是真的“覺悟”了。不管怎么說,了解最重要。

我們應該適應大學課堂。往往大學會給你更多的自修時間,而大學的教師不會不厭其煩一遍一遍向你解釋。往往一節課可以不著邊際的說個幾十頁教科書。

可以說,任何一位成功的大學畢業生並沒有從學校教育中得到收益,他們真正需要的是畢業之後,能夠意識到自我需求的是什麼。大學中獲得最好的財富就是知道如何學習,而不是單純地了解書本知識。從走出校園的那一刻起,他們就會發現書本知識是相當局限的,真正需要做的是找尋真正能夠適合自己和令自己滿足的東西。盧梭說:“一個真正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應該懂得自己的真正使命,從而在做職業選擇的時候不會手忙腳亂和徒勞無功。我認為,我的學生將來成為軍人、教士還是律師都是無關緊要的。命運好像已經給予了最適合他們的位置,他們必須要完成特定的使命。我的教導重點就是教授他們要學會生活。懂得如何生活的人,最終可能沒能成為醫生或者律師,但是他們知道首先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可能他們在以後的日子中會過著無所事事的生活,也可能會遭遇各種磨難,但是他們都能夠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位置。”

也許畢業後要考慮就業的問題讓每一個大學生深深困擾,這確實是一個大問題。人們總以職業論成敗,社會總以金錢論勝負。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兼顧“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無論是何時何地。我們前文說到埃里森的退學論,可以說不讀完大學並不難,難的是不讀完大學之後能成為比爾蓋茨。事實上他的那篇演講是革命性的,因為他為大家指明了方向。世界為所有人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機會,但是它並沒有強迫某一個人成為某一行業的人。它沒有斷定一個人成為哪一種人,但是它的確要求每一個人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