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國小語文的閱讀教學

感悟,既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項重要目標,又是學生學好語文的一種基本方法。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經說過:“……對於語言文字才會有正確豐富的了解力,換句話說,對於語言文字才會有靈敏的感覺,這種感覺通常叫做‘語言感悟’。”所謂“感是對語言的直接接觸和感受,整體性和形象性是其基本特徵;“悟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在思維、想像、情感等心智活動的參與下對閱讀材料的內涵及語言組織形式等方面的深層把握和領悟,思想性和情感性是其基本特徵。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語文不是一種純客觀的認識過程,而是一種帶有濃厚主觀色彩的感性與理性相統一的感悟過程。因此,閱讀教學必須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葉老認為,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多訓練語感,必將漸能駕馭文字,“一個人即使不預備鑑賞文藝,也得訓練語感,因為這於治事接物都有用處”。呂淑湘先生也曾經指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可見,在閱讀教學中必須切切實實地加強學生的語言感悟訓練。那么,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去感悟語言文字呢?

一、採用比較朗讀法。

比較朗讀法,是將課文中一些精妙的語句作適當的調整,然後引導學生將調整後的語句與原句進行比較朗讀,教師不作多講,只讓學生在朗讀中意會,在比較中感受,通過比較朗讀,訓練和培養學生怎樣去感悟語言文字。使學生的語感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葉老說:“學習語文不該只用心與眼來學習,須在心與眼之外,加用口與耳才好。吟誦就是心、眼、口、耳並用的一種學習方法。”由此可見,朗讀在閱讀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如《草船借箭》一課中的第一句話:  “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心裡很妒忌。我們可將句中的“挺”“很”去掉,改成“周瑜看到諸葛亮有才幹,心裡妒忌。”然後比較朗讀進行品味。學生便會從“挺”“很”兩個詞語中感悟到諸葛亮的才幹不是一般的才幹,而周瑜的妒忌也不是一般的妒忌。又如:《將相和》一課中有一句話:“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改成“秦王我都不怕,不會怕廉將軍。”雖然它們表達的意思一樣,但通過朗讀比較,學生便能悟出它們表達的效果不一樣,“有比較才有鑑別。通過比較,學生可以很容易揣摩出課文中語言文字運用的精妙,從而培養他們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受。

二、運用多媒體訓練法。

在現代教學設備普及的今天,多媒體的運用在我們日常的教學中有了不可替代的地位,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教學猶如化妝品之於美女。恰當施妝,使美女更美。然而現代教育技術對教學所起的作用,其實不止是點綴如漂亮服飾,還可能成為渾然一體的血肉——即教育的資源,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善於利用多媒體文、圖、聲並茂的特點,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精心設計課件,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幫助學生感悟課文語言而又不僅僅是感悟課文語言。比如:《鳥的天堂》是這樣描寫作者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我們繼續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如果只是幾隻小鳥的叫聲學生也許還能想像,然而不可計數的不同種類的小鳥在同一棵大樹上活動、嗚叫,那熱鬧的場面對於沒有到過鳥的天堂的學生來說,只通過語言文字來感悟是困難重重的。因此,在這時候,恰到好處地出示一段小鳥天堂的錄像,看到那眾鳥紛飛的熱鬧場面,聽著那百鳥齊鳴,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此時,學生無不驚之嘆之,陶醉其中,渾然忘我。看後,讓學生交流感受。學生個個有感而發,興趣盎然,自然而然地培養了他們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