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育心得

數學教育概論》這本書是由張奠宙、寧乃慶主編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數學系列教材之一,它帶附帶有一個光碟,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這是一個關於數學教育基本理論與實踐的概述,目的是幫助具有數學專業知識的學生獲得有關數教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它不再只是“教材教法”的說明書式的記敘,而是闡述數學教育的規律,具有自己怕學科體系。全書分為實踐篇和理論篇。首先從觀賞、分析大量的數學教學案例入手,幫助學生編制教案,走上講台。然後概略地介紹當代數學教育的基本理論,探討數學教學的目的、學生應具備的數學能力、數學教學模式、數學教育的德育功能等基本課題,同時研究數學思想方法的價值,以及數學史、數學教育技術、數學教育心理等有關問題。書中設專章介紹和研究《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的制定和實驗,並就數解題和數學考試、數學教育研究等問題進行闡述。

數學是人類文明的火車頭。古希臘文明時期的數學著作——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成為人類理性精神的典範。它在西方國家的印刷數量,僅次於聖經。當歷史經過中世紀的漫漫長夜之後,是笛卡爾、費馬、牛頓、一萊布尼茨創立的微積分,宣告了資本主義文明的科學黃金時代的來臨。19世紀發現的非歐幾何、高斯---黎曼建立的微分幾何進入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締造了物理學革命,成為20世紀文明的標誌之一。現在,當人們在普遍享受信息文明的時候,自然會想起為它奠基的數學家的貢獻:馮諾依曼設計的電子計算機,連同維納的控制論、仙農的資訊理論,人類終於迎來了航天飛行和手機普及的時代。

數學無處不在,數學無往不利。人類的進步一時一刻也不能離開數學。就單個個人而言,由於數的嚴謹與抽象,經過烽學的學習和訓練,人的思維能力就獲得一次升華。學習數學,不僅為學習其他學科打下了紮實基礎,而且能夠培養人們不迷信權威,不感情用事,不停留於表面現象的思維品質,甚至從數學這無聲的音樂、無色的圖畫中,領略到美的崇高境界。也正因為如此,在世界的所有國家,數學都是主課,學生從一年級入學到中學畢業,一直不有離開數學。重視數學,是一個國家文明的象徵,也是一個國家教育進步的標誌。

中國的古代數學曾經有過輝煌的成就,以劉徵、祖沖之、秦九韶為代表的中國數學學派,建立了與實踐聯繫緊密且以算法見長的數學體系,但是12世紀之後就漸漸地落伍了。20世紀以來,中國數學家急起直追,努力為世界數學文明做貢獻。在當代的數學史上,可以看到陳省身、華羅庚、許寶祿、吳文俊等中華數學家的名字。XX年8月,國際數學家大會在北京舉行,這表明中國數學已經進入世界數學的主流,向著21世紀數學大國的目標挺進。

但是,中國還不是數學強國。中國數學離國際先進水平還有較大的距離。在數學研究一線上中國數學家還要繼續努力,便更重要的是培養數學後備力量,提高我國公民的數學素質,加強科學技術領域的數學支撐。為此,就要從加強數學教育著手,從娃娃抓起,從青少年的數學培養抓起。

我從事數研究和數學教育幾年,對數學教育的重要和艱難,有深切的體會。1993年,西南師大的著名代數學家陳重穆教授親自到中國小第一線進行數學教育改革,使我十分欽佩。他提出“淡化形式、注重實質”的口號,一時成為國內數學界和數學教育界討論以至爭執的熱點。數學的一個特點是形式化,陳重穆教授自然十分清楚。他之所以提出“淡化形式”,並非針對數學本身,乃是對人們認識抽象規律過程,尤其是對兒童青少年學習數學而言,因此我認為他講得有道理。數學和數學教育是彼此聯繫又互相不同的學科,數學界應該更加重視數學教育的研究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