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體會:抱朴守真 讓習作如此美麗

接著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給習作添上什麼內容就能使之詳細?學生結合剛才的修改實踐,歸納得出: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

四是互賞互改,全班交流。“漁”已授予,教師趁熱打鐵,讓學生同桌交換習作,按照剛才總結出的添加方法及刪除要求,互相修改,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之後的佳作賞析,首先是自我推薦,第二步是他人推薦,讓學生把剛才互改過程中發現的好習作指出來。有學生不願意上台,老師就請同桌把他推起來,讓全班學生把掌聲送給他,鼓勵他勇於展示自我,敢於接受評議。

五是亮點展示,互評共勉。《課標》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教師是如何實踐的呢?佳作欣賞之後是句段欣賞環節,教師讓學生再次審視自己的習作,把自己習作中的精彩語句用筆畫出來,並想想為什麼選這句話。然後,請沒有上台展示過的學生站起來,朗讀自己的精彩語句,並說明“因何精彩”。學生的表現欲望被調動起來,自信心高漲,選出的語句精彩得讓人震驚。如:“我像羊一樣,被同學們狼一樣的目光包圍著……”“第二天依然沒有結果,於是老師就像偵探一樣繼續尋找線索……”學生的點評基本圍繞著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描寫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動、動作、神態等這兩方面。

3、快速高效,專項突破。

本節課教師依據學生的實際,循序漸進,先學後教,先說後寫,先賞後評,形式多樣,方法靈活。而且我們清楚地看到,本節課教師講的少說的少,放手讓學生寫自己的文,說自己的話,表自己的情。每個學生都完成了習作,不同程度地參與了課堂展示,真正成了作文的主人。

在寫前準備、寫中點撥、寫後總結各環節,教師都抓住“只寫一件事、只抓一個目標(詳略得當)”這個指導點不放鬆,引導學生在此方面著墨用力,重點突破。所有聽課教師都欣喜地看到了這樣做的實際效果。

這節課帶給我們三點啟示:

1、會教不如會學。

本節課,我們親眼看到了學生寫作欲望和情趣被激活的動人場景,親眼目睹了學生寫作過程中的探索和磕絆,深深感受到習作指導是教師引領下學生自主建構的過程。

本節課教師的指導有據、有度,有力地促成學生完成習作目標,不著痕跡又蘊含著匠心。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一步一步自主建構寫作知識,豐富寫作技能,進而完善習作。在學生當堂完成的習作中,我們能夠看到兒童率真天性的流露,生命光彩的綻放,看到了兒童值得珍視的個性化表述。

這樣的習作指導課做法樸實、情景真實,訓練目標得到了很好的落實,聽課教師一再感嘆這是“天然去雕飾”的好課。

2、互賞才有提高。

賞析是心靈交流、情感溝通、技能提高的有效途徑。本節課,在豐富多元的修改訓練中,教師引導學生學會修改,學會欣賞,學會評價。在積極民主的愉悅氛圍中,在多角度的亮點展示中,在多元化的具體評價中,學生通過互賞互勉,完善了習作,實現了目標,提升了能力。

3、創新才會突破。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作真人。”在習作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樹立這樣的思想,即把作文的自由還給學生,把探索和磕絆的樂趣還給學生。教師一定要以抱朴守真的求實態度,緊緊貼近學生的寫作實際,牢記訓練的主旨意思,定好訓練的指導點,著力落實,重點突破,切實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講之功有限,習之功無已。在習作教學中,建議教師要實實在在地做好學生的引領者、學習夥伴等多重角色,依據學生的心理特徵,以內容為突破口,以生活為源泉,以情感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以激勵求異為重要手段,精心設計習作指導過程,尤其要找準訓練的切入點,不斷創新,突破瓶頸,使學生把作文看作是一種傾吐的需要,一種激勵自己的目標,使寫作成為學生生動、主動、創造性學習的過程,通過扎紮實實的實踐活動,充分展示學生聽說讀寫的成果,<蓮山課 件 >讓學生的心靈在習作的晴空下自由翱翔!

特附一篇學生的當堂習作,供老師們體會。

永遠消失的錯誤

在人生中,誰都會犯錯誤。大人如此,小孩也是如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次犯的錯誤。

“學習,學習,整天都是學習,累死了,玩了還不到十分鐘,又要學習。哎!”“都快考試了,還不學習,快去!”這是我與媽媽的對話,你能領悟到河東獅吼的威力吧?

我眼珠一轉,哈哈,想到好主意了。“哎喲,哎喲,肚子好疼,受不了了,我要上廁所。”說完順手將一本《阿衰》藏入衣內,風一般地向廁所跑去。到了廁所便津津有味地看起了《阿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