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對中國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中國小學生在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下,心理發展出現一些矛盾,這是必然的。作為教師應根據中國小學生的特點,採取適合中國小學生心理特點的教育方法,把他們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祖國未來建設者。對中國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我認為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中國小學生的成人感,使他們總感到自己是成人,而不必依賴家長和老師的幫助,總認為自己可以獨立生活和工作,他們常不滿家長過份的照顧與關懷。實際上,他們的心裡發展與思想還很幼稚,還離不開成人的幫助。針對這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教師和家長應尊重獨立性與自尊心,給他們獨立學習與生活的機會,但同時仍需給以具體的指導。

如我教過的七年級學生陳恩,12歲,人很聰明,與同學關係很鐵,但就是與父母的關係相當緊張。究其原因,總認為自己已經長大,嫌父母愛嘮叨,這也管,那也管,這個不許,那個不行,經常與父母爆發矛盾與衝突。最嚴重的一次孩子還動手打了自己的母親,一周時間沒有回家。

了解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問題後,我告訴孩子父母,現在你們先冷處理,讓我來幫助孩子剝去身上的堅冰,從自己營造的“成人大廈”中走出來。接下來,我主動接近孩子,生活上、學習上,我給予孩子關心與照顧,課餘我經常與孩子一起談心、打球,慢慢地孩子有什麼話就主動找我訴說,並樂於與我交流。看看時機成熟,我便與孩子談了他與父母之間的問題,孩子也毫不迴避,並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只是不知道怎么去向父母說起。我如是告訴孩子:其實父母需要的不是你的道歉,他們需要的、希望的是自己的孩子能茁壯成長。不知道怎么說,那就把自己想說的動筆寫出來,相信父母會原諒你的。

孩子遵照我的提議,給自己的父母每人寫了一封信,孩子的父母看到信的當天就給我打來了電話,激動地說孩子似乎長大了、懂事了,萬分感謝老師的教育。我在分享父母的激動與高興的同時,又一次感覺到我工作的幸福與自豪。不久後的一天,我家訪到陳恩家,看到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場景,我更堅定了作為教師心中的那份信念。

其次,在中國小學生社會化過程中,他們一方面社會交往的需要增多,,並希望別人理解自己,而另一方面卻又不輕易透露自己內心世界的秘密,故而產生心理的閉鎖性與孤獨感。針對這閉鎖性與交往需要的矛盾,教師與父母應充分關心他們的心理變化。在尊重他們的基礎上,對他們的“心事”應及時關心與疏導,而不要採取強制的辦法和施加壓力對他們加以斥責。那種以成人的心理胡亂猜測他們的內心活動的做法不會有任何好處。教師和家長要關心和熱愛他們,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在他們感到無人理解而苦悶時,要給予真誠的啟發與幫助。

其次,中國小學生情緒容易激動,情緒的兩極性十分突出。他們常因為順利與成功而歡喜若狂,也會因一時挫折和失敗而很快便灰心喪氣。他們常常因為沒有控制自己的情緒,一時衝動而造成不良後果,並為此而懊悔不已。教師針對這一情況,要幫助中國小學生提高思想水平,發揮理智的作用,處理好人際關係,加強意志鍛鍊。在他們情緒激動時,要耐心的進行“冷處理”,及時分析情緒衝動帶來的害處。

再次,中國小學生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因而行為的獨立性與自覺性都有所增長。與此同時,他們也會盲目自信。但與之相矛盾的是,他們易受暗示。他們很容易受別人或外界的影響而輕易決定主張或改變決定。因而,他們會跟著好學生做好事,也會跟著鬧事者“起鬨”。這跟他們在社會化過程中心理的模仿性和從眾性有關。

教師針對中國小學生的這一特點,班集體中應創造以“正氣”占優勢的良好的心理氣氛,和提供良好的榜樣。這是有效的教育方法。教師還要善於組織和引導青少年學生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和實際鍛鍊,這對於培養中國小學生的意志是很必要的。

最後,中國小學生的求知慾強烈,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充滿好奇,但他們的識別力低,因而積極的與消極的東西都會接受,這時出現求知慾強烈但識別能力低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