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心讓單親孩子世界春色滿園充滿陽光

從此,凌雲開始與那位叔叔接觸了。一個雙休日,他還跟那位叔叔外出玩了一整天。清明節前夕,我找到那位叔叔,請他清明節和凌雲一塊去給凌雲的爸爸掃墓,並且給凌雲談談自己的經歷。以後,又多次創造機會讓他們接觸,他們之間的隔閡逐漸消失了。一天,凌雲紅著臉悄悄告訴我:“老師,我同意他來我們家了”

問題就這樣解決了,當凌雲的媽媽含著激動的淚水送來印有大紅雙喜的結婚請帖時,我又一次體驗到了當教師的甘甜與自豪。現在,一個幸福、和睦的新家庭已經組成,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又重新出現在校園裡。

事實證明,單親孩子並不是不可改變的,也不是教不好的,關鍵看我們怎樣去引領他們。我認為對單親孩子的教育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給予鼓勵,保護自尊心

教師的鼓勵能使學生有成就感,使他們的自信心增強,情感上得到了滿足,因為學生身上的自尊心就像幼苗那樣稚嫩,特別是離異的孩子,他們的內心比一般孩子更為複雜和敏感,教師的某種疏遠和冷落,或嫌棄都會損傷他們的自尊心,會使他們自暴自棄,離異的孩子在家中得不到父愛或母愛,他們取得的成績無人肯定,遇到的挫折又沒有人給予正確引導,做為教師應該特別關注這些學生的心理和行為,想方設法給予鼓勵,千方百計挖掘他們的閃光點,我敢說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個手勢,或一句美言,都是在拯救他們的自信心,打消他們的自卑感,昂揚他們低落的情緒。

二、提供宣洩的機會、場所和氛圍

單親家庭很少有和諧的家庭氣氛,孩子害怕與父母溝通,他們也害羞與同學交流,他們更膽怯與教師交談,這些學生的心靈之窗對外人是關閉的。孩子們把所有的苦悶都積壓在心上,這就需要教師經常與他們交心談心,為孩子創建輕鬆、愉快、溫馨的環境,為那些不善言語的孩子排除心理障礙,消除心理壓力,恢復心理健康,發泄內心的不快,疏散內心的積鬱,以達到內心的平衡。

三、連環教育,持續接力

單親家庭子女教育是長期而複雜的工作,要努力做到中途不間斷。一是搞好“交接班”。即離任和接任的教師做好對單親家庭子女教育的交接班;二是校與家的接力。由相關老師與學生的監護人相互溝通,相互配合,確保教育效果。其三是節假日特別關愛。教師要通過電話、家訪、鄰居同伴關注與組織回校等活動,幫助單親家庭子女度過安全、愉快、有意義的假期。

四、與學生在心靈上溝通

1、奉獻師愛。單親家庭子女處在中國小階段,孩子們對愛的渴望,超過對知識的追求。為此,老師要愛學生,讓學生讀懂老師的愛,感受老師的愛。通過“微笑的表情讓學生感受愛”,“信任的目光讓學生感受愛”“親切的話語讓學生感受愛”,“辦實事好事讓學生感受愛”等方式,彌補因父母離異而失去的愛,從而激發他們對生活的愛,對學校的愛,認真地學習和生活。

2、無聲對話。一是老師定期閱讀學生的文字日記或圖畫日記或周記,寫上寄語或建議,實現師生間心靈的溝通。二是批改作業的時候,老師除了作業的評價,還根據學生的情況寫上評語。使各科教師與離異家庭的溝通密切,實現全員育人。三是建立“學校與家庭聯繫本”,設定每周一語,讓老師、家長能經常保持聯繫。

3、同類互動,群體關愛。班級中離異家庭子女,同是“天涯淪落人”,同類互動是指由班主任把班上少數人組織起來,定期匯報交流,讓他們說一說,比一比看誰進步大,學習好,生活好。群體關愛,就是老師有意識地組織引導同班或同級的同伴,對離異家庭子女關愛,當離異家庭子女遇到自己或家庭解決不了的問題和困難的時候,學校會組織發動全班、全校同學、家長一起幫忙,使他們感受同伴、家長、學校、社會對他們的關愛,增強自信和力量。

4、心病用心藥。

(1)治療“過敏”。單親家庭子女很敏感人們對他的家庭、父母以及自己的態度,為此,我們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父母、認識自己,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優點,不盲目受別人態度的影響。(2)治療“發燒”。對離異家庭子女情緒不良問題,要理解和同情。一方面,要幫助他們調控情緒,如聽他們傾訴,了解原因,幫助分析,尋找解決方法,並給予安慰、支持。另一方面,當不良情緒將要爆發的時候,要協助轉移目標或注意力。(3)治療“慢性病”。對他們進行行為規範、學生守則的教育訓練時,不能操之過急,允許有反覆,堅持不懈,使他們逐漸恢復健康。(4)“活血化瘀”要引導單親家庭子女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在與父母關係方面,引導學生一分為二看待父(或母),有時對另一方的批評指責,多想父(或母)優點,正確認識與對待父母,保持良好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