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級教師評課討論稿

全國

xx:

聽了王xx老師的這節課,我對“寫作本位”的閱讀教學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加深了對這種教學理念的認同感。“寫作本位”的閱讀教學目的性更強,對文本的解讀更指向學生的寫作。《與象共舞》這一課,王老師側重於命題的方式,抓住重點段落,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為什麼以《與象共舞》為題,從而進一步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步步深入,目標指向十分明確。

xx:

王xx老師的課讓我耳目一新的地方主要有兩點:

1、以“睹”為線索,既深刻理解了文中“熟視無睹”的含義,又擴展了對帶有“睹”字的四字詞語的積累,更以這些四字詞語與課文的新詞,整理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這一環節能高效地呈現課文內容,也有利於學生積累和運用新詞。

2、對第五自然段兩句話的精讀。王老師通過反覆的對比讀,引導學生體會大象跳舞一點兒也不覺得笨重,進一步的跳舞的節奏,更甚是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的遣詞造句的特點,體會作者用詞也有節奏感。通過深入品讀第五自然段的兩句話,引出了“與象共舞”的引申義,拓展學生的思路,為今後的習作命題、選材打下基礎。

王老師的整節課從“習作本位”出發,各個環節均以此為目標,可謂是匠心獨運。

xx:

王老師以寫作本位的讀寫觀指導下的《與象共舞》教學中,首先以課題質疑寫法,讓學生思考自己來寫命題作文《與象共舞》會寫什麼,再引導學生對文章寫法的質疑。緊接著,王老師抓重點段第五段,通過指導朗讀,抓“擁”“節奏”等詞,讓學生體會文章遣詞造句的寫作密妙,同時感受全文“一語雙關”的構思特點,從而滲透讀寫知識。最後擴展題目,帶動學生學以致用,激發學生寫作的願望。

xx:

王xx老師基於“寫作本位”目標背景下,上了一節略讀課文《與象共舞》。教學過程中,每一個問題巧設活問,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如行雲流水。王老師揮灑自如,不不慍不火,不動聲色地帶領學生漸入佳境讓人倍感自然舒緩。

從“終點”思考,從“起點”出發。王老師以閱讀教學實現習作技法遷移的意識非常強烈,他知道這節課的“終點”是要教會學生從課文中遷移寫法,於是整堂的教學便是為這一目標服務。王老師從一個“睹”字導入課文,用拆詞法和找反義詞法理解“熟視無睹”,然後從課題入手,質疑寫法,通過抓重點段第五自然段,通過詞語“擁”、“節奏”等詞體會文章表達,最後再回歸課題,擴展題型。教學目標很明確,步步為營,層層深入,有節奏突破重難點,實現教學目標,效果很顯著。

文本解讀懂得取捨,教學內容還原生活。王老師側重於寫作技巧的指導,直接進入教學主題,抓住重點段落第5自然段,牽一髮而動全身。王老師大刀闊斧,只選取課文第五自然段,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層層推進教學情節,得出課題《與象共舞》的深層意思:人與大象親密無間。然後簡略學習課文1-4自然段,引領學習全文,並適當向課外拓展 ,引導學生怎樣寫這種題材的作文。

但我有一個疑惑,我們常說一課一得最好不過,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就是揣摩文本表達,學習習作技巧。但是,1-4自然段的構段方式也比較特殊(每段有中心句,並且文段內容表面上與課題並無關係),我們是不是應該一兩句話粗略帶過?課末,王老師以自己的語言直接引出每段中心句,然後總結說這些段落雖然表面看與課無關聯,但事實上卻是寫了大象與人的親密無間。我在想,既然引領學生學習了第5自然了,學生明白了課題的深層意思說的就是大象與人的親密無間關係,那讓學生遷移學法,回到課文的1-4自然段,讓學生快速瀏覽發現課文的結構特點和課題的關係,而不是老師急於主動概括,這樣的方法可取嗎?

xx:

昨天聽了全國特級教師王xx老師執教的《與象共舞》這一課,讓我再一次近距離目睹名師的風采。

讓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是王老師對文本進行了深入的細讀,與文本全身心的接觸,對文本有深刻的認識,對文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有高度的敏感,能感受到文本所發出的細微聲響,來自靈魂的聲響,真正讀懂了教材,才會在課堂上駕馭自如。 

如王老師在第一個環節的教學中,由文中的“熟視無睹”帶出“有目共睹、先睹為快”等詞語,並讓學生將這幾個詞分別填入句中,把文章的主要內容串起來,巧妙地滲透概括文章內容的方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語文能力,這個方法值得學習。

又如王老師教學課文第五自然段時,在引導學生感受人與象之間的親密無間,老師抓住兩個關鍵句子,特別是引導學生品讀“它們隨著音樂的節奏搖頭晃腦……”這一句時,王老師通過讓學生進行句子對比,(句子部分只保留動作詞與原句進行對比),說實在,當時我在聽課時,覺得這個句子沒什麼太明顯的地方呀?一時不清楚王老師設計這個問題目的是什麼?後來王老師通過讓學生輕聲讀、急促讀、快讀、慢讀、舒緩讀等讓學生體會“節奏”的含義,再回到原句讀,體會原句有長句有短句,哪裡應讀得急促?哪裡應讀得舒緩?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學生在讀中慢慢感受到文章這樣寫表現了一隻靈活可愛的大象,這隻大象與人之間沒什麼距離,親密無間,同時也感受到原來語言文字也有“節奏”,這種“節奏”來自於文字的結構,王老師讓學生仿照作者這種寫作方法說說其他小動物活動的句子。看到這,我恍然大悟,王老師真是用心良苦呀,他設計這一教學環節是為寫而讀,讓學生學習語言的表達和運用!真不愧為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