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教學小結

大學英語教學是高等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大學英語是以英語語言知識與套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並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

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套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後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為了全面達到《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對大學生的基本要求和較高要求的目標,我們進行了大學英語教學內容和教學課程體系的一系列改革,制定了適合我校學生實際和發展要求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畫,實行了分級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主要特色如下:

一、確立新的教學大綱

根據《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我們及時修訂了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對基礎階段的大學英語教學進行了新的安排。

1、基礎階段教學安排

基礎階段的教學時數為280學時,共16學分,安排在第一至第四學期。每學期70學時,每周為4學時。課內外學習時數的比例應不低於1:2。學生入學時經過分級測試,按實際水平編入相應a、 b級別教學班中學習。不同水平的學生使用不同難度的教材,教師對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基礎階段四個學期的英語課均為必修課。

每學期結束時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實際語言能力進行適當調整,成績優秀、學有餘力的學生經高一級考試達到一定標準後可跳級。

2、課程教學:

第一學期:70學時,4個學分。每8學時完成一個單元的內容,注重夯實學生語言基礎,尤其加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句子組織能力的培養。聽、說、讀、寫、譯各項技能的提高體現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

第二學期:70學時,4個學分。每8 學時完成一個單元的內容,其中1 學時為聽說技能的培養。進一步打牢學生語言基礎,鍛鍊學生句子組織及表達能力,向素質的全面提高過渡。

第三學期:70學時,4個學分。每8 學時完成一個單元的內容,其中1 學時為聽說技能的培養。進一步擴大語言輸入量,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輸出量,鍛鍊學生從句子組織到篇章組織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第四學期:70學時,4個學分。每8 學時完成一個單元的內容,另外1 學時為聽說技能的培養。擴大語言輸入量,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輸出量,鍛鍊學生從句子組織到篇章組織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3、考核方式和要求

《大學英語》課程的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試。

1)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占課程總成績的30%,成績根據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課堂上的綜合表現以及期中考試的成績綜合而定。每學期至少布置八次書面作業,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作為形成性考核成績的主要依據。

2)終結性考試

本課程的終結性考試占課程總成績的70%,考試內容緊密結合所學教材,重點考核學生聽、讀、寫、譯等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考試形式可以是學校自行命題考試、試題庫測試和全國統一考試等。

二、全面進行教材改革

首先在01級部分院系進行教材改革試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於是從XX級開始在全院範圍內進行教材改革,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按照學生不同的水平層次,在本專科生中分別選用了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的《全新版大學英語》和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的《新視野大學英語》系列教材。XX年又根據實際需要,對藝術實踐生使用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學體驗英語》。XX年又在提高班學生中嘗試起點相對較高的北京大學出版社的《大學英語》系列教材。這些教材都是全國統編教材,其編寫原則、課文選材、內容編排等具有相當的科學性和前瞻性,豐富了大學英語的教學內容,較好地體現了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際套用語言能力的教學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