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教學總結

3、進行閱讀教與學的方法指導。

學生課外閱讀教學有了基本規範後,關鍵問題是閱讀方法的指導、閱讀習慣的培養。為了讓語文老師能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我們每年都組織形式多樣的研討交流活動。例如,我們先後在個年紀舉行“課外閱讀課內指導”、“課外閱讀課內交流”、“課內教學課外延伸”、“課外配套閱讀教材的運用指導”、“如何認識與讀好一張報紙?”、“如何認識與讀好一本書?”等專題的公開教學研究活動。老師們在活動中學會了指導學生掌握精讀、略讀、跳讀、順讀以及選擇讀書法、程式讀書法、猜測讀書法等,也逐步開始重視起了培養學生進行閱讀摘記、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4、活化學生閱讀資源。

學生初步掌握了課外閱讀的方法,也有興趣閱讀後,緊接著的問題是如何讓學生的閱讀活動“活”起來?如何活化學生閱讀資源?我們一則是把課內閱讀教學與課外閱讀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課內向課外拓展延伸,如:讀同一作家的作品、同一主題不同作家、不同體裁的文章、時事熱點專題文章等;二則豐富閱讀活動的形式:網上查詢、收看影視、編寫小報、摘抄經典作品、組織辯論會、開展故事會;再則組織讀書交流展示活動:開展讀書摘抄筆記本的評比展示、每周安排一到二次摘抄賞析交流、成語打擂台、巧接歇後語、每日名言佳句警句介紹、比誰看得多用得好等。形式多樣的閱讀交流和運用活動不僅進一步激發了閱讀興趣和動力,而且使學生的閱讀資源轉化為積極的言語智慧,並潛移默化地引導著他們健康地成長。

四、重視作文教學研究,開掘適合我校學生的習作內容,探索作文評改新方法。

1、轉變作文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習作興趣。

我們首先把消除學生的厭倦、害怕寫作的情緒作為首要的任務。要求教師樹立“讓學生熱愛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理念,可以大膽地丟棄教科書中不合學生實際的習作內容,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人和事,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把生活再次呈現出來,說自己親身經歷過的、熟悉的人、事或景,說自己想說的,然後讓他們動筆寫放膽文(不拘文體、不拘題材),寫心裡所想,抒發內心真實的情感。為了豐富學生的生活,我們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語文學習的情況提供了中高年級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內容舉例”的材料和低、中、高三個年段的說話和習作題庫,這些資料拓寬了教師的思路,豐富了他們進行表達訓練的材料,老師們在實踐中可以緊扣學生的生活組織習作訓練,確保學生有話可寫、有話想寫。

2、進行有效指導,保證習作量。

學生有內容可寫了,寫多少適宜,怎樣指導更有效,針對這樣一些問題我們開展了如下幾項研究活動。第一階段:組織教師學習《國小作文教學系列訓練的幾點思考》一文,重點運用新的習作結構程式“準備醞釀—試寫初稿—評議指導—自行修改—鑑賞總結”的模式,用新的教學模式替代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第二階段:在《推進國小語文教學工作的實施意見》中提出明確的要求,如:加強作文備課的研究,要有作文備課專用本,有計畫、有生活積累準備、有指導過程、有總結評講;學生每周至少有一次的習作訓練等。我們加強了日常作文教學的檢查力度,使各項要求的達成度逐年提高。第三階段:開展作文教學研究活動,優秀教師上示範課素描作文《貼鼻子》,生活情景作文《樹葉的故事》;骨幹教師上亮相課;聽課教師回校上研究課;還在四、五年級組織開展作文教學專題研討活動。在反覆多次的研究中,教師逐步掌握了新的作文教學模式。第四階段:開展競賽活動,教師方面有“下水作文比賽”、“作文備課比賽”、“作文課堂教學競賽”;學生方面有“低年級的童話作文、日記競賽”、“我愛我家、我愛自然、放飛生活”等主題的徵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