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課內比教學工作總結

1、嚴格過程管理。

自“課內比教學”活動開展以來,學校教科處既是活動的組織者、實施者又是指導者,在過程管理上,我們做到認真組織、熱情服務、悉心指導、細緻整理。

按照我校“課內比教學”活動安排表,學校提前一周公示了各位老師講課的時間安排,並做好當天活動的組織、服務工作,有專人收集活動圖片資料。各包學科領導和教研組長組織教師全員參與聽課並且參與打分。講課結束,即開展教研活動及時總結當天的“比教學”情況,教研組長做好了課內比教學教師的教案、說課稿、評課稿、教學反思、比武圖片的蒐集與整理工作。

2、蒐集與整理比賽資料。

為了完善“比教學”活動過程資料,我們創建了老師業務檔案,在分年級的課內比教學活動結束之後,教研組長整理好了本組與比教學相關的教案,說課稿,評課稿,以及個人教學反思等檔案資料,教科處負責做好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工作,作為評估、改進的依據,確保課內比教學活動的過程完整有序。

 四、值得肯定的成績 

 成績一:歷時兩周的“課內比教學”活動激發了全體老師參與意識,課堂效率有了明顯提高。通過自評,小組互評,領導、教研組綜合評價,10名教師獲得一等獎,分別是杜海芹、許春艷、李奎、艾猛、肖先艷、代鋒華、付明翠、、徐斌、張艷梅、陳秀梅;34名教師獲得二等獎,每位教師聽課在10節-20節之間,教研組長、校長、校委會領導、評審等聽課最多達30節,各教研組的工作開展得豐富而紮實。中心學校同行聽課的領導和老師欣喜的肯定了我校教師已走在了課程改革的路上,中心學校分管教學的劉校長在評課時鼓勵我校教師堅持的走下去必然會看到可喜的成績和收穫,一定會帶來學校的改變。

成績二:在這次“課內比教學”活動中,我們地欣喜看到,教師角色從演員轉變為導演,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努力使每一節課都成為有效、生動、快樂、智慧的課堂。實施了“關注差異,實施分層”的教學模式,最佳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將“快樂課堂”的指向定位於“有效、自主、創新、愉悅”的目標上,注重課堂上學生的自主參與、合作探究、親身體驗,加強學法指導;注重教師的啟發和引導,因材施教;注重教學反思,最佳化教與學的過程。許多教師在學習中,在相互的比較與交流中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為,不斷進步與成長。

成績三:全體老師實現了觀念的轉變和思想上的提高,老師們沒有把課內比教學工作當成一種任務來完成,而是當成了欣賞別人、借鑑別人、互相學習、反思自己、提高業務的一種機會。年紀大的老師毫不保留的將多年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呈現出來供大家參考學習;年輕的教師能夠虛心學習、大膽創新;

成績四:明確了課改的方向,實現了業務上的提升。通過兩周來的講課、聽課、評課,老師們逐漸的明析了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究竟什麼樣兒,小組的合作學習和有效利用有了一定的體驗。在整個比教學工作中,老師們一會兒當評審、一會兒當選手、一會兒當主評員,促使了教師們綜合素質的提高;

成績五:經過課內比教學活動,形成了各自特色的主題群:以吳祖靖老師為首的課堂流程研究;以杜海芹、李奎、艾猛、鄧波、溫光勇等老師為首的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以王輝、鄧建國、王艷平、肖先艷、謝豐倫等老師為首的小組文化建設、小組分工協作、小組展示匯報的研究;以黃華老師為首的小組評價機制的研究;以陳秀梅、劉玲、劉隨陽等老師為首的課堂活動形式的多樣化的研究;以張高原、張艷梅、付明翠、李金毅為首的學生課堂中主體地位的體現;以張艷梅、劉玲、劉少華、張育芳、杜海芹、王艷平、、李瑩娟等老師為首的教師語言魅力的研究;以李成健、代海鷹、葉超、劉煜、徐斌、張玉平、舒強、袁海芹、敖勝光等為首的德育滲透教育的研究;以黃華、李瑩娟、敖三、李小慶、周劍波、張曼、肖先艷、王艷平、代鋒華、胡遠澤、章慶仕、付明翠、李芳勤、敖仕菊等為首為情境教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