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優質高效課堂”教學總結

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促進教學和諧發展

為了讓課堂成為學生自主發展主陣地,我校認真貫徹落實濰坊市教科院“關於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行動研究”的要求, 從實際出發,堅持科學發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積極推進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堅定不移地抓好教學改革措施的落實。經過幾番探索,構建了以“自主互動”為靈魂,以“合作探究”為核心的自主互助課堂教學模式,有效地推動了課堂教學改革,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

一、課堂教學改革  減負優質高效

1、“345課堂教學”改革深入人心

通過學習、歷練,全體教師充分認識到“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確處理“主導”與“主體”的關係,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很多老師的“345課堂教學模式”特色鮮明,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針對以前“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的經驗、教訓,立足思想根源,提高認識,對認識不到位,思想不重視的個別同志,個別學科、個別年級實行強制入軌,跟蹤督導,採用師徒結對的方法限期整改。在全校形成了課改的氛圍,不斷最佳化教學過程。且能從本校實際出發,不搞形式主義,真正的解放思想,大膽實踐,把“345課堂教學模式”當作頭等大事來抓,為達到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我們抓好了教學過程的四個環節:(1)集體討論。教師在備課組活動中,集體研究課題,明確課題在教材中的地位、分析課題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以及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教法和學法,並進行“實驗性”說課,然後教師們再一起討論,找出不足,最後制定最佳模式。(2)實施授課。在課堂教學上特別關注學生究竟學到了什麼、思維的活躍程度及創造性的啟迪,並用心引發和激活學生的思維,使整個教學過程似風吹大海,有波峰又有波谷,跌宕起伏。同時還要拓展學生的空間,不僅注重課內,還要延伸課外,積極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操作中,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認定目標,學生依據提綱進行自學,生成本課的重難點。學生在自己見解的基礎上,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小組成員互助落實,對有難度、有價值、有疑問、有爭議、能發散的問題,進行全班交流討論,質疑釋疑,教師進行適時點撥,從規律、方法、思想等方面歸納提升,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升華思想,之後,進行有針對性的達標訓練,力求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確保目標達成。(3)檢查反饋。每一節課都要留出至少10分鐘的時間進行課堂反饋,通過檢測反饋,引導學生從知識、技能、方法、習慣、自信心、主動性等方面進行反思升華,使新經驗與原有知識經驗生成新的認知結構。(4)分析總結。通過教後記,掌握教學中得與失的第一手資料,總結經驗教訓,形成教育理論,課後記的內容可包括對教學計畫的變更,突發事件的處理情況,施教所獲得的感受和體會等。從而彌補課堂上教師講授、學生學習的缺陷和不足,讓學生全面、及時、準確的掌握知識。

2、改變評價標準,變關注教師為關注學生活動

傳統課堂的評價,我們的評價標準更多指向課堂上一些表面因素的評價(如氣氛熱烈、時間分配恰當、課外作業量適度、教態自然等),關注的焦點是以教師為重點,主要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本身。

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對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起決定性作用,為便於小組合作,我們對小組成員具體分工,做到小組內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責任,為鍛鍊學生的各種能力,小組的分工,定期輪換,同時,為激勵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我們多次組織教師就研究中遇到的共性問題進行研討,教師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提高了研究的實用價值,同時從學生的角度來評價課堂,主要從學生對課堂學習的參與率、自主學習時間、回答問題的創意性、學生知識的達標率等方面進行評價,對教師的評價主要看教師的引導發揮得如何,這樣,課堂評價就有評價教師為主轉變為評價學生為主,課堂標準的改變促使教師課堂教學水平不斷提高,教師們由過去只注重教師如何教,轉變為關注學生如何學,由過去只注重評價優等生,轉變為關注全體學生,更關注學困生,課堂上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人文性、實踐性和開放性,教師們從重視合作學習的形式逐漸向合作學習的質量轉變,使合作學習的效果有了長足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