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心得體會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導敵軍宵盾。” 這首《西江月·井岡山》是一九二八年秋毛澤東主席在井岡山寫的。記得在中學時代我就讀過這首詞,心裡一直在想井岡山黃洋界戰鬥的情景,當時紅軍在井岡山是怎樣幹革命的?我想一定是偉大的、轟轟烈烈、幹勁沖天、衝鋒陷陣,把敵人一掃而盡,真是痛快。

轉眼三十多年過去了,國家繁榮富強了,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為了慶祝我們偉大的黨九十周歲生日,我校支部決定在暑假期間組織全體共產黨員到井岡山去接受革命傳統教育。七月十八日凌晨四點我們從羅甸出發,到貴陽火車站坐十點四十到江西省永新縣的火車,到十九日凌晨5時到站,當地導遊接我們上了大吧車,在車上又睡下了,一覺醒來到了井岡山。

井岡山真的太美了,抬眼望去都是山,山勢高峭,地勢險峻。只有寬闊平坦的柏油公路似小溪在山間川流不息;滿山的青竹一山連一山,微風吹過,似海濤在輕聲地歌唱;山腰雲霧飄遊,山村鳥語花香,空氣清新,沁人心脾。正如毛主席在《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這首詞中寫到的一樣:“…… 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我最想知道的是毛主席和紅軍當時是怎樣來到的井岡山,一路上導遊對我們說到:“1927年9月毛主席根據黨的“八七”會議的安排,在湘贛邊境發動了秋收起義,建立了一支工農革命軍,他帶領這支隊伍於1927年10月上了井岡山。在這裡積極發動民眾開展游擊戰,並組織實施土地革命,建立起地方武裝和黨組織,成立了工農政權。經過半年的艱苦奮鬥,建立了以寧岡縣的茨坪為中心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這是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所以說井岡山是革命的搖籃。當時的井岡山是沒有現在的公路,只有一些山間的小路,山裡的村民當時還是很貧困的,最富有的就是山中的青竹林、紅米和南瓜。”

一路上我們就唱著紅米飯南瓜湯的歌,走進了大井村,導遊對我們說:“毛主席在這裡住過,有一部份紅軍在這裡住過,你們看這是當時紅軍們的練兵場;這塊石頭是毛主席坐過的讀書石,毛主席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要看書的。這座房子是毛主席、朱德等紅軍指揮員住過的。”

來到了小井村,走到小井紅軍烈士墓前,緬懷我們的烈士,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接著參觀了小井紅四軍醫院舊址,看到那些簡陋的、自製的醫療器械和山里採集的一些草藥,我們沒有誰說話,只聽導遊在說著當年紅軍戰士們受傷,有好多戰士因沒有藥救治,犧牲在這些房屋裡。望著牆上戰士們的遺像,讀著他們的生平,我只能流淚。就是這些紅軍戰士把中國革命推向了正軌,他們跟著毛主席建立的農村根據地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們燃燒著,燒滅了蔣家王朝,建立了一個嶄新的新中國。

黃洋界上炮聲隆,我們來到了黃洋界。果然黃洋界地勢極其險要,左邊是深谷,谷左是陡峭高山,右邊是陡壁,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關。它是永新、寧岡通往根據地的必經之路,是井岡山的五大哨口之一。導遊說:“當時毛主席在永新附近指揮31團圍攻敵人,敵吳尚的第八軍探聽我軍主力和毛主席都不在井岡山,便調集四個團的兵力向黃洋界撲來,而在井岡山的紅軍部隊只有兩個連,兵力雖少,但家裡的糧草、武器彈藥充足,馬上動員組織赤衛隊、暴動隊、婦女隊、少先隊來配合紅軍作戰。1928年8月30日,敵人發動了四次猛功都被我軍打退,當時我軍還有一門迫擊炮,兩發炮彈命中敵人,敵人驚惶失措地大叫,紅軍主力來了,我們被包圍了,便乘著夜色逃跑了。”我們紅軍以少勝多,取得了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我們的紅軍戰士英勇能戰,我們的根據地堅如鋼鐵長城。

今天我終於理解了井岡山的精神是什麼?就是革命前輩堅定的理想信念,艱苦奮鬥的精神,密切聯繫民眾、依靠民眾的優良作風,建立農村根據地的路線,英勇戰鬥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慨。

今後我要學習井岡山的精神,弘揚井岡山精神,用井岡山精神來武裝自己,繼承先烈們的遺志,認真學習,努力工作,團結戰友,嚴格要求自己,為二中的發展,為學生們的成長奉獻自己的一切,做一名合格、優秀的共產黨員。